2)第一百八十二章 治政六术 是否佳徒_糜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存在,自然有他存在的道理。

  就像历史上,曹魏与司马晋禅代之时,社会名士出于私心一片赞誉之声,都以为盛世要来临了。

  而后就是神州陆沉,更大的一场灾难来临。

  在那场灾难降临之后,社会上下才知道大汉的好,纷纷开始人心思汉。

  就连许多异族建立政权,为了笼络人心,都纷纷以汉为国号,直到最后,都把汉这个国号给用烂了。

  所以在有时候,复兴汉室不单单可以当做一个口号,更是可以当做一个笼络人心的大好利器。

  毕竟汉室四百年之天下,大汉的强盛富强已经深入人心。

  但要想做到这一点,于战略上来说就必须是要先将纳于汉中王治下的民众治理好,让强大的国力可以传到敌国。

  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于原本根深在天下人心间的「汉」字旗号,在北伐时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

  例如之前关羽水淹七军后引发的中原大动乱,例如历史上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时西北三郡不战而降。

  当糜旸继续说出他的见解之后,诸葛亮的脸上渐渐浮现了笑容。

  这是糜旸第一次在世人面前,阐述他对天下大乱的看法,不能说糜旸说的就是金科玉律,但糜旸能在这个年纪有此番见解,已经实属难得。

  最重要的是,糜旸所说的看法,与诸葛亮内心中的想法不谋而合。

  在那篇名扬天下的《隆中对》中,诸葛亮曾提出类似的看法。

  而在历史上他主持国政之时,亦是如糜旸今日所说的一般,那么做的。

  在听完糜旸的看法之后,诸葛亮对糜旸的感官开始产生了变化。

  糜旸仁孝忠正,但品德比他更好的不是没有。

  糜旸取得公安一战的胜利,很令人瞩目以及赞叹。

  但这并不代表糜旸就是天下间唯一的名将,有了糜旸,刘备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

  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胜负得失往往不是在于一个人,而是在于方方面面的比较。

  诸葛亮更喜爱的是治世之军政能臣,是能与他一起平定天下乱世的伙伴。

  而平定天下不能单靠武略,亦要有着长足的眼光。

  糜旸今夜的见解不足以让诸葛亮惊为天人,引为圭臬,但却让诸葛亮在糜旸身上看到了一种希望。

  糜旸今年不过二十一而已。

  诸葛亮今年已经四十岁,在万事顺遂之下,他最多只能再辅左大汉二三十年而已。

  但之后的大汉就要有新的贤臣来看护,要有新的贤臣来继承他的衣钵继续守护大汉。

  以往诸葛亮将这种期望大多倾注在马谡与蒋琬身上,但今夜糜旸的表现,令他心中有了第三个人选。

  诸葛亮眼中闪着欣喜之色,他的脸色不再如方才一般古井无波,而是流露出了赞誉之色。

  …

  诸葛亮看着糜旸言道:「你说的很好,虽然你的见解中亦有着疏漏之处,但你能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