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9章 老太太娘家人来了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然,田满不觉得宋筠能给她提供什么意见,只是退婚对十几岁的少女,是天大的噩耗,她无处倾诉,只能告诉表妹了。

  宋筠勉勉强强通过田满支离破碎的诉苦中拼凑出事情的大概脉络,也觉得这事儿有猫腻了。

  她倒是不知道那个什么香楼和自家有什么关系,只是从逻辑上来看,这个突然冒出来的掌柜就不对劲。

  首先,这是古代,以宋筠这段时间的了解,能感觉到这个时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还是很接近宋朝的。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读书人的阶层是比商人高的。

  更何况,一个酒楼掌柜,说白了只是打工族而已。他的老板如果是大商人,有官方后台,那针对一个举人还有胜算。

  但是一个掌柜,在宋家和他完全没纠葛的情况下,去败坏宋家的名声,是冒很大风险的,除非这事儿的主谋另有其人。

  其次,他如果真的想毁了宋家,完全不该这么急地跳出来,还从田家入手。

  但凡打听过就知道,宋家的后台是王家,他针对田家,最多让宋念大义灭亲一把,得个毁誉参半名声。

  只要功名还在,王家还没和宋家断亲,宋家依然能在黎阳县滋润地生活。

  所以,他们应该只是想警告什么,让宋家知难而退;或者是某方面看宋家不爽,却又没办法,只能恶心宋家一下。

  只是,做这事儿的人到底是谁呢?宋韵满以为自己面临的是鸡毛蒜皮的普通百姓的生活,却没想到还能碰到阴谋,真是刺激啊。

  她胡乱猜测的时候,宋念也在思考这件事:

  田满知道的只是皮毛,事实上,在田满来宋家没几天,这样的流言便在县里传开了。

  一瞬间,仿佛人人都听说了宋家借势欺人、替外祖家抢人亲事的行为,只是问他们从哪里听闻的,却都说不上来。

  甚至县令也听闻了此事,好在,他认为宋念是冤枉的。

  作为一县长官,他早就听说了那桩美谈,只是他和多数读书人都敏锐地察觉到:这不过是那个夫子借机扬名的手段罢了,张家子不仅不是获利的一方,反而差点被断了前途。

  这也是有原因的,在古代,知识和手艺的保密性是很强的,偷师,天然为各行各业所不容。他被原谅,被免了束脩,读书人只会觉得他的先生“有教无类”,却不觉得张家小子是刻苦读书。

  除非张家子惊才绝艳,进入某个大儒的视野,那他倒真的有可能让这段“偷师”的经历成为佳话,否则的话,他接下来的求学之路,只会举步维艰。

  因此,县令判定,宋念作为读书二十余年的举人,不会不懂这其中的道理,既然懂了,他又怎么会因为觊觎张家子的才华以势压人呢?他真想借自身的地位去帮扶外祖家,完全可以找到更好的人家。

  县里有些读书人懂这个道理,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