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8 郑家的情况_带着房子穿古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准备正式去郑家拜访的前一天,宋念紧急把家里人叫过来,给他们科普一下郑家的家庭情况,省得去了抓瞎。

  郑翰林有二女一子,女儿都嫁出去了,一个嫁到了府城,一个嫁到了京城。

  嫁到府城的,是大女儿,那个时候郑翰林还没中进士,女儿只嫁到了普通小富之家,日子过得还算平顺。

  而且她的公公和赵雁林原配白氏的外祖家还是堂兄弟,也就是说,勉勉强强和宋家有个名义上的亲戚关系。不得不说,府城也是够小的了,兜兜转转全是熟人。

  小女儿嫁人的时候,郑翰林已经当了官,所以她嫁到了京城的一个小官之家,如今不在府城,怕是日后也很难回来,不在宋家人近期打交道的范畴之内。

  郑翰林的儿子是最小的孩子,比宋念的年龄还小一些,如今不过是二十八九。去年刚刚考上秀才,就石破天惊地对着家里人宣布,他自觉不是读书的料,不会再考了。

  其实以宋筠在现代的经历,的确有人不开读书的窍,或者是真的对某方面的知识很不感兴趣,那学其他方面也是可以的。

  但古代的晋升之阶实在是太窄了,无论你想从事法律工作、财务工作、建筑设计工作还是宣传工作,都得从科举开始学。而且两代出不了头,就被打回原形了。

  郑翰林拗不过儿子,却又不舍得子孙后代都做了普通百姓,这才急着想找个学生,他是愿意倾囊享受的,但也希望学生可以帮他照看一下孙辈。

  宋筠好奇地问:

  “那难道没有其他读书人想拜他为师吗?翰林应该很有学问吧,家里的书估计也多。”

  宋老太太很敏感地扭头:

  “什么意思,你觉得你爹不够格被收为学生?”

  啊,这老太太,自从得知了郑翰林答应做宋念先生后,她就很患得患失,恨不得立刻按头他们写个契约。

  “祖母,您不能这么过河拆桥啊,我为了给我爹准备送先生的礼物,现在手腕都还疼呢。”

  宋念一手去握老娘的手,一手去摸女儿的头发,把她们安抚住,才解释道:

  “其实筠姐儿说得也没错,的确不少人想拜他为师,也不乏学问比我好的,不知道为什么,他都没收。”

  其实宋筠觉得,自家这爹,不是那么符合被称颂的文人形象,没那么无私、甘于清贫、一心只读圣贤书,不过可能郑翰林就好这一口,毕竟他也是个为儿孙百般筹谋的人,应该不会过于书呆子。

  沈氏比较好奇的是:

  “那郑师弟家里有孩子吗?”

  “有,有个八岁的女儿。还有个三岁的儿子。”

  那给小孩子的见面礼也得准备了。

  一切都安排好了的第二天,宋家一家人才穿戴的整整齐齐地出了门。

  这一次王璞就没有跟着去了,前几日他带着训练东奔西跑,已经堆了些公务没做了,如今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