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22章 点化_本王姓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菩萨”的女子,以及南方一位年愈九十的老僧。

  至于北突和东罕,都不信佛,因此各自只存有一位活佛。

  北突那位正是甘灯寺的老住持,一年前已经圆寂了。

  东罕那位,据说效命于皇庭,被列为座上宾,至于是真的佛陀转世,还是欺世盗名,就不得而知了。

  ……

  再说眼下这位不过十一二岁的小和尚,头上虽然顶着吓人的名头,却并未像其他名寺高僧那般,着锦斓袈裟,持金锡法杖,甚至连个像样的住所都没有。

  他八岁入寺,被上任方丈收为弟子,平日与寺中其他僧众并无太多交集,除了方丈和师兄,几乎没几个人见过他。

  之后老方丈圆寂,这位法号慧明的年轻和尚在颂过地藏经后,便在寺外树林中搭起一座茅屋,专心钻研佛法。

  作为新任住持的师兄并没有说什么,仅是吩咐寺中僧人不得前去打扰,至于眼前这位堪比小和尚爷爷辈的长老,则是负责送斋饭的。

  慧明小和尚本就不是善于言谈之人,这次让老和尚假扮自己,也是知道自己太过年轻,恐怕无法令人信服。

  ……

  “师叔祖,佛说出家人不打妄语,咱们今天算是破戒了吗?”

  老和尚一改刚才慈眉善目的长者形象,完全一副虚心求教的晚辈姿态。

  小和尚一脸平静,温声道: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是为了救人而破戒,佛祖是不会怪罪的。”

  老和尚闻言神情放松了下来,双手合十颂了一句佛号。

  他做了几十年和尚,却依旧不得要领,别人诵经他诵经,别人行善他也行善,可师父依旧说他没有慧根。

  后来师父圆寂,烧出了舍利,他无比羡慕,经常对着佛台上的舍利发呆。

  他知道按照自己的悟性,可能这辈子都修不出舍利了,于是便主动承担起了给师叔祖送饭的任务,希望可以在师叔祖身上,感悟一二。

  仍是稚童的师叔祖看着桌上的木盒,突然说到:

  “觉法,这串佛珠我用不上,送给你吧。”

  老和尚闻言愣了下,但依旧摇了摇头,“谢过师叔祖,弟子不能要。”

  “为何?”

  “因为心会乱。”老和尚如实回答。

  面对如此珍贵的佛珠,说不心动是假的。但参悟了几十年佛法,就算再愚笨,也能悟出一二。

  佛珠珍贵不假,有助于积攒功德也是真,但若一开始为了这些而去选择它,那无疑是动了贪念,本末倒置,最终难以修成正果。

  听到答案的小和尚第一次露出笑容,他看向眼前的老和尚,目中透露着赞许,如同长辈注视晚辈,轻声开口:

  “你师父说得不错,你的确慧根不佳,但胜在勤能补拙。”

  老和尚还是第一次听到对方出口夸赞别人,要知道,能得到面前这位中原仅存三位活佛之一的夸赞,可比十条百条佛珠来得让人激动。

  “谢师叔祖夸奖。”

  老和尚恭恭敬敬施了一礼。

  小和尚面色重归平静,继续说到:

  “有缘人既已等到,那我也就没必要待在这里了,临行前,这串佛珠就赠与你吧。”

  说着,他便摘下了自己手上的佛珠,放在桌子上。

  老和尚闻言大惊失色,他虽然已经从主持那里提前知道了这位师叔祖要离开的消息,但没想到会这么快,而且更让他感到吃惊的是对方摘下的手串。

  这手串材质虽比不得盒中的砗磲珍贵,却是上任方丈圆寂后留下的,也就是小和尚师父的遗物。

  震惊之余,老和尚想要询问些什么,可当他抬起头,却发现不大的小屋内空空如也。小和尚不知所踪,桌上留下一串红中透亮的佛珠。

  老和尚怅然若失,喃喃道:

  “谢师叔祖点化。”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