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67章 家里停电了_东晋之寒门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7章家里停电了

  【兄弟们,本姑娘家里停电了,说是空调短路,我炸了,明天来修,晚上暂时用这个混个全勤,等修好了,我在补上,手机码字真是不行啊,原谅下。我发誓,真的是断电了,绝没有虚言!】

  永嘉之乱,北方被战火侵吞,晋室南迁后,许多北方士族随之纷纷渡江而来,就社会层次来看,当分为三:一是“上层皇室之洛阳之公卿士大夫”,可谓文化士族;其次“中层阶级亦为北方士族”,但其政治社会文化地位不及洛阳之士大夫阶级,“约莫不以文化见长,而是以武勇善战著称”;三为北方下层民众,零散南逃,居于南人中间,无法形成集团势力。

  而原有的三吴故地,只余会稽郡尚未开发完毕,留有土地,因此,北方的顶级士族门阀等士大夫集团南渡的第一站便是会稽郡,亦如琅琊王氏,太原王氏,陈郡谢氏,颍川庾氏,高平郗氏等顶级士族纷纷置地于会稽郡。

  而第二,第三阶级,则是被安置于尚未开发的偏远地区,如晋陵,豫章,庐陵,宣城,新安,更有甚至到达人烟稀少的闽、粤两地。

  晋陵郡地广人稀,且少坡渠,地多恶秽,属于江东落后地区,故时曾有谚语道:“生东吴,死丹徒。”且北接战略要地京口,南缘三吴地区,东北部濒临大江,地理位置优越,东晋政府在此处设置侨郡,作为北人南迁的第二选择地。

  兰陵萧氏属于第二阶级,以宗族集团方式南迁,且有一定的家族影响力,但其非以文化显贵,而是以武勇见长,因此被安置于晋陵郡。

  与兰陵萧氏一般的,还有琅琊颜氏;谯国戴氏;高平檀氏等,南迁之后,受制于家族影响力,历任得不到重要,渐至于沦落为无文化的豪强。

  萧氏虽为豪强,但族中也有子弟出任过八、九品小官,然耕种土地尚可,生活也可自盈,非一般寒门可比,萧氏一族最早居于武进县东城山下,后萧整、萧越一脉又迁至武进县西侧金牛山下。

  晋陵郡多低矮丘陵山脉,金牛山脉南北走向,最高山约莫四十多丈,为金牛山,山中有涧入东侧岩下凤栖湖,萧氏庄园因山为障,缘山而建,北面为凤栖湖,南面为广袤平野,东为武进县城,西为丹徒水道,可上溯至京口,顺流至三吴。

  庄园整体呈现立体结构,东西分两列,东列为东房居住,即萧越一脉,有三子萧清、萧肃,萧扬;西列居西房,为萧整一脉,亦有三子萧俊、萧辖、萧烈。

  萧钦之为萧烈这一支,住在西房东侧,靠近祖堂这边,萧烈从武,五年前抵御秦军,战死北方;大伯父萧俊住在西侧最西边,不过人去楼空,其在豫章郡下一县任县令,大伯母与从兄萧乐子俱在;二伯父萧辖在晋陵郡延陵县任文书,从兄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