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0 筹建_致富从1978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红很痛快的答应,没想到铁锤姑娘摇摇头:“我不想过去。”

  “为什么?!”卫向东很是吃惊。

  “我喜欢缫丝工作。”李江红回答的很干脆:“向东,我知道你为我好,方便面厂工作强度没有这边这么大,而且更有发展前途。”

  卫向东点点头,没有否认。

  “你的好意我心领了,你另找合适的人选吧。”

  真是个犟脾气!

  没办法,卫向东只好准备离开。

  “向东。”

  李江红突然又叫住了他。

  “你答应过我的。”

  “我答应你什么?”卫向东一愣。

  “你曾经说过,要扩大缫丝厂的规模,将来还要办丝绸厂,将丝绸卖给外国人......你如果忘了我还记得。”说完,李江红转身进了车间。

  卫向东记起来了,就在前年自己和曹红勇打架被大队管禁闭,李江红偷偷给自己送饭,吃饭的时候说过这段话。

  没想到她还记得。

  哎.....

  卫向东轻轻叹口气,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既然李江红不愿意参与,卫向东只好把一车间主任李秀华也就是卫海涛的媳妇抽调出来,而她的车间主任职务则由车间副主任乔玲担任。

  乔玲是原来三队缫丝厂里的车间副主任,人勤快又能干。缫丝厂被卫向东合并过来之后,重新考试上岗,很快就被任命为车间副主任。

  还有就是曹小荣,在供销科窝了一年多,现在终于可以可以用了。

  筹备小组的几个骨干配齐,卫向东又从厂里和村上招了十几个具体干活的,分成三个小组立刻展开具体工作。

  首先是选址。

  其实,卫向东心里早就有理想的地方,就是村南边这片荒滩地!

  这片长达三公里,宽约四百米的荒滩,最理想的建厂之地。

  但这一片荒滩是四个队共有,不过这算不了什么,大不了出点钱从别队对租来呗。

  厂址选好紧接着就是给公社、县计划局打报告立项,虽然方便面不是国家统购统销项目,但需要的原料小麦却是!

  日产六万包方便面,按照金陵三厂的同志解释,一包100克的方便面大约需要1两面粉。这样算下来6万包就需要3吨面粉,一年就需要1095吨,如果搞两班倒的话就需要两千多吨面粉!

  这在粮食还比较紧缺的八十年代初期,无疑是一笔不小的数字。

  这也是方便面厂没有广泛兴建的重要原因之一。

  还好,这两年粮食生产形势逐步好转,否则卫向东真担心自己这个项目能否通过计委这一关?

  卫向东也不打算重走缫丝厂项目批复的老路,直接拿着报告去县上找罗明山。

  当然不忘记带两包方便面过来——这还是姐夫周汉生前两天从花城回来又给两孩子带来吃货,结果被卫向东连哄带骗弄来几包作为“打通关节用。”

  现在的罗明山已经不是县革委会主任——革委会根据中央文件已解散,重新设立县委和人民政府,罗明山是第一任县高官。

  “小卫啊,你别说这玩意还挺好吃。”罗明山像个小孩子一样咯嘣咯嘣吃着方便面,还顺手掰了块给自己的秘书小孙也让他尝尝。

  “我在报纸看过这方面的消息,说香江人特别喜欢吃这个,他们主要是泡着吃。”小孙边吃边笑着说道。

  “对,香江人把这个叫公仔面,是一种很普通的快餐。”卫向东赶忙解释。

  “可惜,在咱们这里就成一种奢侈品,说半天老百姓的生活还是穷,咱们的工作没做好啊。”罗明山叹了口气。

  哎呦.....

  这当个领导也不容易。

  吃口方便面就没忘记自己的肩上的担子。

  还好,罗明山并没有继续大发感慨:“行,我表示支持!”说完立刻拿起钢笔就在卫向东的报告上批下一行字:“此项目利国利民,能给社员群众带来收入,请有关部门大力给予支持!”

  嘿嘿......

  有了这行字,再去跑各个部门就容易多了!

  12月份很快过去,1981年姗姗而来。

  本来元旦节一过,卫向东就想去县上跑批文,但还有一件事更着急必须马上处理,那就是分红。

  。牛牛小说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