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四十一章 院子闲话_大国药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连拾花费都赚不回来!哪怕我不要油钱,你至少不能让我赔着卖棉花吧?”

  但是,加价,是不可能的。

  现在棉花加工厂都是私人的,谁会做赔本买卖?

  最后,损失还是落在了农民的头上。

  这是一群最善良的群体,却承受着最大的压力——绥来县是农业大县,围绕着农业,一系列的周边产业都很繁荣。

  卖化肥农药的挣钱,做农产品加工的挣钱,卖种子薄膜的很挣钱,卖农机的也不少挣钱,最终,农民不挣钱——因为所有的这些,定价权都在别人手里。

  辛辛苦苦种出来东西,最后定价权还在别人手里!

  而且据说现在不少棉花加工厂的老板已经串联起来,收购棉花价格统一,这样,才好赚农民的钱!

  好在,四五年前,采棉机开始普及。

  相比较而言,采棉机有不少的弊端。

  首先种地铺地膜的宽度要适应采棉机要求,这就得宽膜。

  采棉的时候,通常是一遍过,最多两遍。

  所以需要提前给棉桃打催花剂,这样能够尽量让棉花开放,以求一遍过(二遍收的通常还不够机子钱)。但打了催花剂,棉花种子不饱满,会轻很多。

  采出来的棉花,需要专门的机器处理——所以一开始,并不是所有的加工厂收机采棉。

  而且机采棉的质量很一般,杂质很多,毕竟是连叶子棉子一起卷进去再分理的,里面会有很多壳和叶子。

  所以价格也不会好。

  而且采棉机一开始进来的时候,不知道是人为的原因还是机器的原因,娇气的很,很容易坏,甚至会烧着——连采在里面的棉花一起烧!

  但是,万般不是,最终抵不过一条——采棉机采,便宜,一公斤只要一毛钱!

  有了采棉机,种棉花的农民,才真正挣上了钱!

  但现在,这地少了,收入,又少了!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