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零五章 争起贡院_梁山庄园主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官拿着一份卷子进来。

  “文彬,你身为教授,因知规矩,

  怎在贡院里头喧哗。”张知府见领头的时氏考官,便开口责问道。

  “文彬唐突了,只是这一份好卷子,就此黜落在下心有不甘,故起争持。”

  原来这个考官便叫时文彬,若时古浩天听了,必定知道此人便是后来的郓城县令,水浒传里评价他“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怀恻隐之心,常有仁慈之念,名为县之宰官,实乃民之父母”,是全书中难得被好评的朝廷官员之一。

  “大人明鉴,此卷非但文字不通,且满纸荒唐言,实不该取。”刘氏考官争辩道。

  “卷子留下,待我看了再说,且下去好生做事,须知尔等一念一行,便关乎士子一生一世。”张知府接过卷子,郑重的吩咐道。

  几位考官行礼退下,张叔夜张知府把那卷子在案上摊开,心里也有几分好奇,这究竟是甚么卷子,竟引得众多考官如此大的争议。

  他先看了帖经、墨义,发现一字不差,心想这士子底子倒是不错,再看那诗赋,又觉一般,然后便看那经义、论策。粗一看,果然文字浅白、全无古韵,不过胜在词能达意、条理清楚,于是他耐心的看下去。两篇试经义看完,他便觉察到这卷子有些意思,随即接着看两篇试论,想不到也是眼光独到,当他看到隋和亲试论的最后,那一句“汉家若有好儿郎,何须弱女出阳关”时,登时心生无限感慨。汉家儿郎今何在?汉家儿郎今何在?他在内心禁不住数次的问自己。

  经义和论看过之后,便剩下最后两道试策,张叔夜此时已经不再怀疑它的水准了,他只是想着,这两篇策到底能给他什么样的震撼。

  第一篇便是关于淮水救灾,文章中提出的治河策略,好似为淮水量身定做一般,无一不讲到要害之上,尤其结语提到,“天灾实则人祸”更是振聋发聩。

  张叔夜闭上眼平静了一会,然后把目光投向最后一篇试策。作为大周朝廷少数的有识之士,对北边的外患他一直忧心忡忡,所以本次乡试才出了这样的题目,本也没抱什么期望,但这位士子,前面给他太多的惊喜,他不由心生强烈的期待。

  “金乃稚虎,辽为老狼,周则为圈中田马,看似高大,实则无用,若助狼拒虎,或有一线生机,若驱虎吞狼,则早晚为虎口之食矣。”

  乡野学子,尚看得如此清楚,朝中滚滚诸公为何无人明白。当一篇看完,张叔夜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朝中欲与金国结盟对付辽国之事,他早已听说,虽不看好,但也没有往太坏的地方想,如今看了这篇试策,他却惊出一身冷汗。“圈中田马”!“圈中田马”!他默默念叨着,突然提笔想给朝中写信,可是欲待落笔之时却悲哀的发现,想遍朝中东西两府,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