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17章 真是宣德炉?_拣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言归正传,反正在朱棣在位期间,几次远征漠北。让太子留守京城。道衍和尚就承担了太子、太孙的辅导讲读,称为三代帝师一点也不为过。”

  王观沉吟道:“所以说,宣德皇帝即位之后。怀念道衍和尚的教导,铸造一个大炉子,让一些和尚供奉他,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没错没错。”皮求是点头道:“道衍和尚和朱棣亦师亦友,在他死了以后,朱棣还给他造墓塔,立神道碑呢。碑塔就在房山那边,我曾经去见过。”

  “不说人了,说炉子!”闹了个乌龙,唐清华很尴尬,急忙转移话题道:“这么大的炉子,该是怎么造出来的?”

  “八尺高的大鼎都造得出来,更何况三尺高的炉子。”俞飞白随口道:“清华,不要小看了古人,但凡能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东西,对于古人来说,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

  “我问的是工艺。”唐清华没好气道:“别扯其他。”

  “工艺……”俞飞白眼睛溜溜一转,瞎蒙道:“这是这样造呗,在地上挖个坑,做好了模型,把烧化的铜汁浇灌进去,然后冷却打磨。”

  “切,别以为我不知道,这是永乐大钟的做法。”唐清华鄙视道:“不要忘记了,当初还是我们一起逛的大钟寺,人家讲解的时候,我也在旁边聆听。”

  “大炉和大钟也差不多的。”俞飞白嘴硬道。

  “果然,问你也是白瞎。”唐清华切的一声,回头请教道:“钱老,您说说看,大炉子是怎么铸成的。”

  “这个不好说。”

  此时,钱老专注的观察炉子,听到询问之声,几秒钟之后才反应过来,温和笑道:“国有三大传统铸造工艺,分别是泥范法、铁范法和失蜡法。永乐大钟就是采用泥范法铸成,至于这个大炉,就需要仔细研究才知道答案了。”

  “不过,一般情况下,比较小型的炉子,就是用失蜡法制作的。根据史料记载,明代宣德年代制造的那批宣德炉,就是用黄蜡作模坯,经过装浇口、上料、煮蜡、烘烤模、浇铸打磨等几十道工序,才最终成型。”

  钱老娓娓而谈道:“期间,精炼十二遍是基础,还要在炉子成型的时候,浸泡在特制的水银之。泡了几十天,等到水银渗入铜骨,才取出来再进行烧炼和烤炼。就是经过了这道水银浸泡的工序,炉体才会呈现艳丽明亮的彩光和宝色。”

  “之后,就是渗入赤金了。在烧炼的过程,把提纯后的金粉洒在炉体表面,然后在高温的灼烧下,金粉慢慢的渗透炉,也会生一些变化,呈现绚丽的色泽效果。”

  说到这里,钱老也有几分惊叹:“就是经过这些特殊的工序处理,最终成型的宣德炉,才会宝光四射。尽管经过一段时间,宝光会收敛起来,但是把玩一段时间,就会重新露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