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百零五章:打到印度洋_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印度洋,把“南明”国土连成一片。

  如此大战不可能速战速决,决胜的条件就是后勤保障。

  黄胜会以每一家白送五亩水稻田而且免税的巨大诱惑吸引沿途大明西南穷苦百姓南下移民。

  这些人在乡勇带领下成为运输队员,当然还会有太多投诚流寇参加。

  独轮车很适和山地运输,有科学家考证,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其实就是独轮车而已。

  以后漫长山路上都会出现推着独轮车运送粮食和物资的队伍,即便一辆独轮车仅仅能够载重四五石粮食,但是这时只要有数量就会有质量,投入二十万壮劳力十五万独轮车黄胜完全能够做到。

  后世老百姓能够用独轮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那时天上还有飞机轰炸,地上还有还乡团、土匪、溃兵袭击,支前老百姓要承担七八十万战士的粮食和军需,他们都做到了。

  崇祯十二年汉人运输队也能推出席卷东南亚开疆拓土的大胜仗。

  这不是凭空想象,“南明”生产的独轮车跟解放战争时老区百姓使用的相比,质量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那时老区人民的独轮车居然大多数还是木头轮子。

  “南明”生产独轮车已经形成流水线,轮子都类似于后世板车轮,都已经使用橡胶充气轮胎。

  从沅州府粮食物资集散地用独轮车起运,四个壮劳力搭档推三辆满载五石粮食的车行程三千五百里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都会有后勤部门专门修建的营地作为落脚处,有维修车辆的门店,运输队员用不着自己造饭,只要留下粮食耗用即可。

  晚上有现成的休息地,连开水都能够在沿途得到供应。

  运输一次耗时接近两个月,路上要消耗粮食足一石,也就意味着五石粮食出库,到达目的地入库数是四石。

  黄胜从来都是科学管理,现在有了团队运用民力更加会合理安排,因此不可能让所有的独轮车都满载长途跋涉三千五百里到达目的地。

  当然会考虑劳逸结合,以五天路程为一个换载点接力前往目的地,运输队员一个组合四人推三辆车满载走五天,接下来用四天推着空车回来继续下一次运输。

  以十五万辆独轮车一年跑三四趟计算,二百万石粮食的运输任务完全能够完成,运输队还不会太辛苦,比背着沉甸甸的货物跑茶马古道为商贾送货的专业脚夫幸福多了。

  这些粮食足以让近一百万军民饱食,况且即将到达的地方又不是不毛之地,当地也有粮食产出,河里有鱼、山上有野味和山珍。

  即将攻打的国度据说比较富庶,既然不穷那么粮食肯定不缺,“南明”大军就食与敌国应该不成问题。

  黄胜不着急,进军人马陆续跟进,最后到达集结地克钦邦的位置应该就是后世缅甸的八莫附近。

  克钦邦自唐、宋、大明以来都属于中华故土,唐代属于中国地方政权南诏国的领土,宋代属于大理国的领土,包含江心坡地区、坎底地区、胡康地区,这些地方在满清末年被英国占领并入英属缅甸。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