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六章:以工代赈_大明帝国日不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商家都立刻撤离了,他们还留下了许多衣服棉被之类的物资算作捐助。

  天色渐晚,陆陆续续有面如土灰曾经是王恭厂附近的居民到来,这些人都去曾经的家看过了,没有人能够找到自己的住所。

  一路上看到许多断壁残垣,他们都后怕不已,如果今天不来买东西参加搏戏,现在恐怕都粉身碎骨了。

  如今大部分人的一家老小活下来了,可是人活着钱没了,房子没了,家当没了,连自己工作的地方也没了,以后如何生活啊?

  没关系!有黄家在此,保证所有人衣食无忧!

  黄家工匠们分别找到以前他们看上了准备带走,而人家没看上黄家不肯去的王恭厂工匠们,此时此景大不相同,这些工匠见了黄家人都跪下求着要去黄家。

  来到商品交易会场地的难民中有几百户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后的几天还是有人来有人走,王恭厂最后究竟死了多少优秀工匠谁也不知道了。

  朝廷许多官员只知道有五六万无家可归的京师难民需要救助,可是如何救助没人接茬。

  大人们都在朝堂上七嘴八舌议论天灾焉还是人祸焉?特别是东林党人,对嗷嗷待哺的灾民视而不见,一个个引经据典都是一个意思,天子失德国有妖孽上天震怒矣!

  他们确实是长于党争短于国事,国家出了如此大事他们不帮着救苦救难,却在齐心协力给政敌落井下石。

  阉党也不是什么好鸟,怎么肯被欺负,当然反唇相讥,也是表达一个意思,天子洪福齐天,上苍都在冥冥中保佑大明,不然如何解释五月初六圣上与民同乐,如何解释京师万人空巷?

  魏忠贤心里对英国公和那个大才子感谢不尽,对东林党借机生事恨之入骨,他见无人主动出头善后,只能上奏天子委派大臣负责赈济灾民。

  几万人要吃要住房可不是等闲视之的小事,天启皇帝再看向刚才如斗鸡般的群臣,他们马上就把头偏过去,把身体往人后缩。

  木匠皇帝郁闷无比,心里实在鄙视这些满嘴道德文章,满肚子龌龊的科举文官,他刚刚登基时也幻想过励精图治,可是面对朝堂尸位素餐的官员,最后气得回宫做木匠了。

  英国公张维贤知道准女婿带着儿子、女儿在做好事,决定帮着先要些粮食再说。他见无人出头出班奏道:

  “启奏陛下,老臣的犬子和黄胜大人已经在广渠门外搏戏之处施粥解灾民燃眉之急,现在那里有参加商品交易会的商家留下的许多卖棚可以遮风挡雨,如今是五月份天气炎热,这两个月里只要朝廷提供米粮老百姓一时无忧矣。”

  天启皇帝高兴道:“爱卿肯为国效力,朕深感欣慰,这一次能够侥幸让许多百姓免遭涂炭,也多亏了英国公啊!”

  皇帝夸奖张维贤当然高兴,他谦虚道:“陛下吉人天相,老臣家不过恰逢其会而已。”

  魏忠贤立刻奏道:“厂臣以为先拨付粮食五千石赈济灾民,至于以后如何安置再从长计议,陛下以为如何?”

  朝议不了了之,户部倒是爽爽快快拨付米粮五千石交给英国公支配,因为皇帝把赈济灾民的差事交给了张维贤。

  三天后,黄胜把看上的工匠拐都跑了才来到英国公府邸拜访。

  楚儿姑娘还以为公子来家里见娘亲呢,喜滋滋赶回来了,谁知黄胜是找父亲商量事情。

  英国公处事老道,已经感觉到这位大才子有些琢磨不透,心里已经决定让他成为自己的女婿,如今见他有事来商量马上就在书房相见。

  黄胜快人快语直奔主题道:“伯父,王恭厂以毁,小侄想请伯父提出由英国公家出面重修住房以工代赈如何?”

  张维贤何尝不知给灾民重建家园是万家生佛的好事,可是几万间房屋需要修建,可能要几十万两银子,朝廷如何肯拿出这些银两?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