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攒枪弄炮_铁幕19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再次往餐厅、甲板各停留了十几分钟,又转回舱室反锁仓门去了2010年的义务仓库。

  这次他要解决的是武器和粮食的问题。

  武器现阶段需要的主要是步枪、轻机枪和迫击炮,其实从洋行采购也可以,但是先进性值得怀疑。最主要的原因是,吴安平认为将这些武器按照结构图分解成各个小部件,以二十一世纪强大的机械加工能力,应该可以很快加工出极大数量,不但精度会比较高,价格还会很便宜。那些在民国称得上先进的加工工艺,在八十年后早提不上台面,估计连黑枪作坊都不如。

  他选了一款德国毛瑟98k步枪、一款法国布兰德1935年式60mm迫击炮和一款捷克zb-26轻机枪,这三种武器组合在一起,对付起现阶段的军阀部队应该完全不成问题。而且这三种武器不是1925年同类武器中最先进的,十年内不会落伍,有这么长时间缓冲,相信足够自已制造出更先进的替代品了。

  吴安平的打算不能说没有道理,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机械加工水平相对现在完全一个地下一个天上,而且加工效率更是相差几十上百倍。但是有一个问题,分解出的部件有得很明显就是武器上用的,会不会引起警察的注意还真说不好。比如枪管,不拉膛线可能不会有人想到,膛线一拉,稍微有人联想一下就是很大破绽。

  不过他倒觉得问题不大。西峰方面的机械加工能力提升很快,膛线完全可以将管材运回后再拉。除去膛线,应该不会有人再对那些粗细不一的高强度无缝钢管起什么疑心,毕竟当代枪管与炮管的加工工艺,早不是八十年前那么粗陋。

  对比前后资料便可发现,当代某些种类的民用管材,已经足够拿到八十年前做武器部件。即便差些,只要数量足够,零星损耗也不影响短期内使用,只要支撑一两年,等西峰的制造水平与生产规模起来后,就不必再做这些提心吊胆的事情了。

  本着这样的思想,吴安平将三种武器按结构图做了详细分解,而每一个部件他都找了一个小加工厂下了订单。炮管和枪管部分也各找了不同的钢管厂生产,而且他对自己的意图另外做了掩饰,相信再不会有人想到这是武器上用。

  炮管管材是这样操作,2米长的60mm钢管一端与2米长的80mm钢管连接,80mm钢管再与另一段2米长的100mm钢管连接,100mm钢管的另一端则加了一圈10cm宽的帽檐,这样就形成一个底粗上细的阶梯柱状体。虽然每段管材要求的强度都不一样,但是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这些多余的操作,一是掩饰,二是到1925年那个时空经过切割,再拉出膛线,便会成为60mm、80mm和100m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