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二零一章 北风重工(4)_铁幕19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只是发现了所谓的“爱迪生效应”。

  幸亏费迪南特?波尔舍有自己的职业道德,不然凭他的水平,只要凭这些概念,就能拼凑出符合要求的专利申请文件。如果事情发展成那样,必将是陇东集团的一大悲剧。

  不过,也正因为波尔舍有足够的水平,他才能分辨出这些概念并不是胡诌的,确实有充分的合理性。这对波尔舍是个巨大的震撼,因为照此推断,中国即便再落后,也必定存在一些在汽车设计和制造方面水平远超过他的人。而且,电报中关于汽车工业发展的“可能设想”,言之凿凿,和他秉持的理念高度一致,也正说中他的心思。

  虽然戴姆勒和奔驰公司,没人支持他汽车小型化及普及化的构想,让他极度失望,但只凭关岭东一封电报,就算再有说服力,也不可能使他下决定辞职。他其实是事先请了长假,才跟随其他五万欧洲人,乘坐邮轮头等舱,一路颠簸到了中国。

  在天津上岸后,沿途所见所闻尽是落后、混乱和战火,他不由得暗恨自己,竟听人怂恿做出这样的傻事,要来中国寻找什么汽车梦想。他本想当即返航的,只是一时没有船期,才不得不再向西行,想见见发出那封高水平电报的始作俑者。

  进入陕西,风貌就有不同,他开始疑惑进到广无边际的建设工地,到处是机器的轰鸣,到处是红光满面的劳动者。等到西峰时,他已经在惊叹,虽总觉得这座城市有些怪异,但已经觉得不次于德国一般的城市。关岭东接到他,见他心情不愉,脑筋一转就猜到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于是趁夜带他到长庆桥工业区,参观了正在进行的各类划时代车型的制造过程。

  没得说,实际情形比电报还让波尔舍惊叹,根本不用问,他只要一过眼,就知道任何一款车型几乎都集成了数十乃至数百项大大小小的新发明,而其中很多还是开创性的,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他流连忘返,连续几日都待在在北风重工的车间,废寝忘食拆卸及组装样车,研究其构造和新技术的原理。

  半个月后,波尔舍终于下定决心,向德国发出越洋电报,直接向戴姆勒和奔驰公司提出了辞呈,并向妻子和儿子及其他家人,说明了这样做的理由。波尔舍的辞职在斯图亚特掀起轩然大*,除稍微知道些情况的波尔舍家人外,任何人都不能理解为何他会这样做,竟以为汽车梦想能在中国实现。

  戴姆勒和奔驰公司在德国的影响很大,这件事如此轰动,传播起来自然飞快。德国人如何议论且不去说,但波尔舍到中国发展,却对吴安平间接产生两个好处。

  一来人们既然认同波尔舍,由此也更相信中国有必去的理由,使招募工作进行得更为顺利;二来日后希特勒上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