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一九八章 北风重工(1)_铁幕1925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芦苇进行生物降解。同时,这些富营养化的废水,也能为提供丰富养分,使芦苇生长更为茂盛。芦苇是一年生植物,由初生到干枯,然后再被用来造纸,实际便是形成一年一度的绿地,这正是两两便利。

  就算有水,要改造荒漠及半荒漠土地,也并非就水到渠成,还需要做很多规划,将之形成一套完整的可供推广的程序。以民国时空的技术水平和治理经验,当然很难做到这一点,但在后世时空,对沙漠的改造已经大规模进行几十年,却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吸收。

  那些滴灌、喷灌当然没条件大规模搞,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西北将不再缺水,也不再缺粮,所以这种高技术节水增产措施,也没必要有样学样,都拿来使用。真正需要照猫画虎,在西北大力推广的,反而是那些技术含量不高的生态改造经验。

  这方面是交给吴安平的小舅杜立奎负责的,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陇东集团全面配合,也要和移民政策结合起来,使沙退人进,在收获大面积的农田、草场、湿地、林地的同时,形成一个个可持续发展的新村镇,乃至新城市。

  农垦公司及建设兵团,就是负责改造荒漠的专门机构,到目前为止,人数还只有几万。

  不过,经过几个月的专业培训,再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操作,便能从这几万人中改组出许多专业团队。然后,在此基础上,可百倍扩充人员,并随着进程推进,再轮转轮换,一批批落地安置旧人,再一批批吸纳引进新人,改造西北就和移民西北紧密结合到一起。

  要改造沙漠及沙地,按后世的成功经验,需要发挥以水治沙的优势,综合治理。

  在水蚀、风蚀交错区和绿洲边缘地区,需要采取打井、渠系配套、建设小型水利工程等措施,发展灌溉,把大面积沙荒地改造为良田。同时,围绕井、渠、田、路,建设农田防护林网。而按吴安平的设想,这样的林网需要比资料上的规划,扩大数百倍,不仅要作为农田防护使用,超大面积的林地同样有助于形成区域水汽循环,从而改善气候。

  在沙漠边缘的沙丘起伏区,应采取引水拉沙、治沙造田等措施改良沙丘,改造沙滩地,适度建设基本农田。在这些地区,应该大力推广草木犀、紫花苜蓿、沙棘、柠条、沙柳、沙打旺、油松、刺槐等的种植,既能固沙增肥改良土壤,又能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牧草,还可专门培育萌芽力强、生长快、燃值高的树种,如沙柳,作为炭薪林或造纸等行业的原料。

  在黄土高原等地区,可以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封山禁牧,发展更高效的农牧业。临时政府现在执行的土地政策,及陇东集团前一时期的大募工,其实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