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7-戴森云_我有超体U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源,还能让人类使用三百年吗?”

  顿时,小X沉默下来。

  的确,如果人类的用电量按照这个指数不断膨胀,恐怕最多五十年,月球上的氦-3资源就要消耗一空。

  “所以,我们绝不能将所有鸡蛋都装在一个篮子里。”

  陈晨郑重道,“在目前可见的时间中,我们就要寻找新的能源出路,而现在,一个出路已经摆在了我们面前上百年之久,这也是我们目前为止最佳的出路。”

  小X闻言有些理解的点了点头,“所以我们要研发戴森云了。”

  所谓的戴森云,其实和戴森球是一个东西,唯一的差别是工程量的多寡,而戴森球这个概念,则是爱因斯坦的助手——弗里曼·戴森于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

  他曾经畅想过,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不足以支撑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一个恒星系统中,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凭空浪费掉了,虽然人类有太阳能这种装置,但接收的能量和太阳每时每刻总辐射的能量相比,可谓是沙漠中的一粒沙。

  因此他认为,太阳是宇宙对人类的一种馈赠,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裹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获得足够的能量去支持人类文明的发展。

  于是,在他的设想中,戴森球出现了——这是一颗直径2亿公里左右,用来包裹太阳的巨型人造结构,这样一个结构是用环绕太阳的卫星所构成,完全包裹住太阳表面,并且通过类似太阳能转化的方式,截获太阳上发出的绝大多数的能量,并转化为人类所需的电能。

  这就是戴森球的定义了。

  只是,后世对于这个理论进行了反驳,因为在大部分人看来,普通的文明是没有制造戴森球的能力的,因为那种直径超过两亿公里的巨型天体,需要耗费普通文明上千乃至上万年的时间,同时更要消耗整个星系几乎所有的物质,这对于普通文明来说完全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工程。

  而如果是那种挥手间便可以追星拿月的高级文明,它们自然已经有了更高级的能量转化技术,根本不屑于戴森球的建造。

  简单来说,戴森球这种设定着实有些鸡肋,用得上的文明没有能力建造,而有能力建造的文明却又不一定看得上,就是如此了。

  于是渐渐地,后世根据戴森球的设想,设计出一种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将戴森球变成一圈圈圆环,无数的圆环环绕着太阳,就好像太阳上空的云彩一样。

  和戴森球的工程量相比,戴森云可能只有千分之一到万分之一,当然获得的能量也会相应减少,不过好处是人类可以随意控制建造周期,并迅速收获相应的太阳能源,随着人类不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