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0章 终章_大明:是谁,曝光了我皇孙的身份宁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之国,以卫大明边疆,钦此!”礼部官员说完之后,缓缓收拢圣旨。

  自此,宁羽就过上了每天处理朝务的苦逼日子,朱元璋好像对宁羽十分放心,自从册封他为皇太孙之后,彻底做起了甩手掌柜。

  除非是宁羽拿不准的事,否则他绝对不掺和,朝臣们一开始还有些不适应,毕竟宁羽和朱元璋两人的性格简直大相径庭。

  朱元璋以超人的精力,将朝堂大小事务全都抓在手里不同,宁羽在主政后第一件事,就是设立内阁,内阁总领朝务,凡是奏折,先由内阁进行初审。

  内阁将自己的处理意见写在蓝色纸条上,贴附在奏折后边,宁羽则对内阁贴蓝进行批复。

  内阁设置九人,首辅一人,次辅二人,其余六人为辅臣,将朝中大小事务全都分散开来,除首辅总览全局外,其余辅臣各司其职。

  同时将锦衣卫和御史台进行整合,确保对官员的监管,锦衣卫负责调查,但取消了锦衣卫的缉拿权。

  并且对六部等重要部门进行改革,增加原本官员数量,六部按照职责不同,设尚书一人,侍郎若干,分工更加明细。

  朝中大事,由内阁会同六部尚书、督察院、御史台、锦衣卫商议,皇帝则作为最后的‘裁判’。

  另外将一些重要部门从原本的衙门独立出来,比如将作监从工部独立出来,专门研制军队武器装备,兵部专门设立海军衙门,专事海上事宜。

  毕竟前宋一个让后人诟病的地方就是臃官,宁羽的改革不仅是在朝廷上,地方上也进行了大调整。

  一开始大臣们对这种操作非常不适应,甚至有人告状告到朱元璋那,但是朱元璋仿佛没听见一样,对你有的操作不置可否。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发现,看似臃肿的官员体系,因为分工明确,几乎没有重叠,不仅没有降低效率,反而将朝政处置提升了数个档次。

  大臣们也发现,朱元璋并不是老糊涂了,很多时候,宁羽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朱元璋会第一时间站在宁羽身边支持,不然宁羽就算再强势,也不可能这么顺利地将改革推行下去。

  洪武三十年,在朱元璋不屑的‘催促’下,宁羽终于‘松口’,他和徐妙锦终于完婚。

  婚礼在朱元璋的操持下,空前盛大。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素来借鉴的朱元璋的手笔,足见朱元璋对宁羽的重视程度。

  洪武三十一年,宁羽的长子出生,朱元璋喜不胜收,赐名朱文基,当年朱元璋颁布退位诏书,将皇位禅让给了宁羽,朱元璋整自此过上了幸福无比的退休生活。

  次年,宁羽该年号永乐,这也许是他对远在西北的朱棣的一种补偿,毕竟,朱棣带着一支临时拼凑的军队,硬是凭着自己的军事才能,不仅把鞑靼和瓦剌收拾的服服帖帖。

  更是给大明打下西域一大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