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085章 柏林相邀_电影教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媒体根本就不是从电影本身来批判的,而是从政治角度进行批判。他们说电影是民族主义、国家沙文主义;最让我无法接受的是,他们说电影丑化东瀛人,把东瀛士兵描绘成了野兽。1937年的南京城里的东瀛兵不是野兽是什么?你这部电影不光有对东瀛兵残暴的描绘,还指责掩盖大屠杀的人是帮凶,等于把这些人都骂了。电影上映后,遭到的攻击肯定比《金陵十三钗》要多。”

  张然知道东瀛人在美国影响力很大,也知道很多描述南京大屠杀的作品都受到过攻击。

  华人作家刘宇昆对张纯如的死,是这么说的:不仅在网络上受到攻击,连有名的西方学者也开始发表学术文章表达对张纯如著作和动机的怀疑。有人宣称她夸大了死亡人数,还有人指出她叙述中的细枝末节不是无法核实就是与其他证据向左,并因此竭力侮辱她。不可思议的是,有非常多的人似乎认为努力记住一场暴行比暴行本身更下作可耻。

  这些恶毒攻击张纯如的人带着学术讨论的文明面具,既不疯狂叫嚣,也不恶语相加,他们就是拒绝承认《南京大屠杀》的真实性与重要性。他们用谨小慎微、字斟句酌的话语将张纯如解剖,最终将她和她的著作,以及书中的真相,一并切得粉碎。张纯如无法摆脱这一切,因而陷入抑郁,并最终自杀。

  华人作家哈金在写完《南京安魂曲》后,同样受到了攻击。因为东瀛跟美国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书评界势力很大。不过哈金写的是纪实体,受到的攻击没张纯如那么厉害。

  在美国电影圈,东瀛人有不小的势力,哥伦比亚影业是索尼旗下的产业;在评论界更是有一大帮东瀛的潜在支持者。张然这部电影上映后肯定会遭到这些人的猛烈抨击,甚至学术界的东瀛势力都会跳出来!

  不过张然对此早有准备,坚定地道:“张纯如说,**屠杀犹太人,这件事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但是在美国,在西方,南京大屠杀的事实几乎无人知晓,作为中国人的后裔,写出它是我的责任。我觉得把这部电影拍好,是我作为导演,作为中国人的责任。张纯如当初是一个人跟他们战斗,《金陵十三钗》上映的时候,我们在美国影视圈的话语权很小。”

  说到这里,张然提高声音道:“但现在不一样了!在美国,我们有足够的实力发出自己声音。他们不跳出也就罢了,要是他们敢跳出来,我一定会打得他们满地找牙!”

  张一谋听到这话笑了:“我很期待电影上映的那一天!”

  就在这时,助理敲了敲门,然后走了进来:“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来了。”

  张然心想他来做什么,难道看上《全频段阻塞干扰》了,就道:“请他进来吧!”

  很快助理将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