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七章 谁拿他们当回事_相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的,明朝的科举制度到这个时候已经逐渐完善,尤其是地方上院试和乡试两道关口。&

  按照正常情况下说,每省乡试的名额不同,同江南省份每界有四五千秀才涌进考场不同。如陕西这种文教落后地区,能够参加考试的士子大约在三到四千之间,看起来不少,但其实是不够用的。

  道理很简单,乡试三年一期,可院试每三年考两次,每次都能制造五十名秀才,几十年下来,就是是几千之巨。而一省有十几个州府,也就是说有资格参加乡试的怎么着也有好几万。如此,问题就来了,谁能进考场谁不能进就值得斟酌了。

  一般来说,读书人在考中秀才之后,成绩好的都会被选拔进官学。乡试考试资格优秀考虑官学士子,不够之数则由官学通过考试从民间秀才中选拔。也就是说,你只要进了官学,半只脚就算是踏进乡试考场了。于是,就出现了有钱人买官学名额,榜姓的咄咄怪事。

  当然,官学生每年都又考试。考试不合格者是要被赶出官学的。

  所以说,黄威要想拿到乡试名额,首先就得走通学政衙门的路子。

  袁新运权势虽大,可还碰不动学政衙门。

  过朝地方有所谓的三司,也就是说一生的民政归承宣布政使司管,军事归都指挥司,提刑按察使司管刑法。

  实际上,都指挥司好象没什么权力。于是,就有三台一说,就是: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学政学台。

  三台的主官都是正三品大员,重要省份如南北直隶则是从二品,互相制约,互相看不顺眼。

  学政衙门的官员都是清流,怎么可能买小小一个提刑司佥事的帐。可见,袁新运后面必然又个大人物,至少是从三品的贵人。

  这样的人物若是被他黄威个惹恼了,要想除了自己,也不过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好在那人选择了交易,用利益封他黄威的嘴。

  想到这里,黄威大叫幸运的同时,又为自己捏了一把冷汗:这才是富贵险中求,人生不搏上一回,又如何能成为人上之人

  是的,表面上看起来,自己不过是被得到考试资格,又可以接待大主考,好象并没有得到任何承诺,可黄威已经知道所有的道路已经被背后那人铺平了,接下来就得看他自己的手段了。

  实际上,整个陕西省乡试最重要的有二十人,正副主考和十八房内帘官。考试进考场答完卷子之后,先要由外帘官糊住卷子,然后将考生所作的题目重新誊录一便,然后再送到内帘官那里阅卷。

  这十八房同考官觉得你的卷子作得不错,这才推荐到正副主考那里排定名次。

  你就算要买关节,可一口气买通这二十人那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所以,这事不是这么操作的。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观察李祭酒这段时间被陕西士绅官员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