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四章_良臣难为(呜呼!佞臣当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得死沉死沉。

  小书童瞬间暴汗,压低声轻轻推了推他,“公子……公子你快醒来。”

  “唔……”

  “公子……你再不起来董博士就要吃人了。”

  哇,这么厉害?

  万翼慢腾腾的睁开眼,慢腾腾的打了个呵欠,焦距再慢腾腾地对准彻底黑下脸的导师,关心道,“……董博士,身体不舒服?”面色怎的这么难看?

  董博士被气乐了,竟觉得他这样也不失几分率真。当然……其中也不排除万翼这张好皮相发挥的功力。于是董夫子便难得好心地放低问题难度,打算给万翼留几分薄面。“万翼,你对董狐此人如何看待?原因又为何。”

  董狐乃是春秋时有名的太史。就是《春秋》这书的作者孔老夫子也对他推崇备至,今日的课程‘赵盾弑其君’,就是董狐起的原笔。

  万翼不由叹息一声,这个问题实在太伤自尊……还是他看上去当真那么草包?。

  你说学《春秋》的,这个连孔子都称赞的人物,评价还有什么挑战性,只要一面倒的堆砌华美之词就可以功成身退了。

  可万翼突然别扭了,开口硬是先来一句,“董博士,不知你对《左传》又有何看法?”

  冷不防被反问,董博士理所当然道,“左氏叙事之工,文采之富,不必依傍经书,可以独有千古。”

  万翼道,“既然董博士也这般推崇信任《左传》,万翼便有一个问题想请教:《春秋》拥立董狐的‘赵盾弑君’论;《左传》中,所载史实是赵盾并未弑君,君王是为他人所杀。那么董师傅,既然这两本皆是名史,那究竟该判定孰是孰非?”

  这问题实在太犀利了些。

  董博士摸了摸胡子沉吟一声,祁见钰便起身代他答了,“虽然君王并非赵盾所杀,但董狐说的也没错:‘子为正卿,亡不越境,反不讨贼,非子而谁?’”

  万翼不由同情那个倒霉催的赵盾。

  本是个出名的雄才良臣,非要学人搞什么忠言直谏,自古忠臣没几个有好下场嘛。果然,他君王被他谏着谏着就恼羞成怒,要干掉他。

  于是这赵盾就连夜奔逃,谁料到他侄子是个彪悍人物,在他奔逃的时候,干脆利落的把君王给杀了。

  太史董狐便道:你赵盾身为执政大臣,在逃亡未过国境时,原有的君臣之义就没有断绝。回到朝中,就应当组织人马讨伐乱臣,不讨伐便是未尽到职责,因此“弑君”之名应由他承当。

  后来,孔子听说了此事,在《春秋》中评论:‘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应受到称赞。这“赵盾弑其君”就被当做典型,写入《春秋》。

  万翼并未急着正面反驳祁见钰的观点,只是突兀的又问出一句,“你认为太史的职责是什么?”

  祁见钰想也不想道,“自然是公正记载史事。”

  “那所言是不是非虚,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