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九章 忧患意思_重生日本19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么日本列岛真的会沉没吗?这是一个融合了大陆漂移学说、地球物理学、地质学、海洋学、气象学、地震学等等的科学论证:

      先说地球的内部构造,中心像蛋黄一样的是地核;周围像蛋白一样的是地幔;最外层的是地壳。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是固体,外核是液体,中心压力三百万个大气压,温度高达摄氏六千度。地幔也有上层和下层之分,厚度大体是地球半径的一半――两千九百公里,其构成物质是橄榄石,与地核分界处有四千二百度,与地壳分界处大陆是六百到八百度,与海洋是最多两百度。地壳由较轻的陆地板块和坚硬的洋底板块构成,厚度最薄,大陆部分仅三十公里,海底仅有5公里,大陆块通过构成洋底地壳的硅镁层,像冰山一样飘浮在地幔上方较硬的板块上(如同站在一个直径五十厘米的气球的零点二毫米的薄膜上)。

      再说,由于温度的差异和物质质量的不同,地幔层会形成对流。犹如气象学知识,冷暖气流峰面交集会形成云和雨,地球地核的不断膨胀和地幔的对流形成了造山造陆运动,以及大陆漂移。五千万年间,日本由紧挨着俄罗斯海滨边疆地区呈笔直走向的版图,向南移动了五六百公里,弯曲成东北和西南走向弓箭状的区域。(地球内部的、相对于地震波而言一直被认作固体的地幔,实际上是一种长期处于缓慢对流的物质;日本海沟正好处在大型地幔流上方的太平洋板块的沉降部;日本列岛是跨在地幔流前锋的锋面上;列岛的太平洋一侧由于钻入列岛下面的板块作用被下拉动,加上来自大陆一侧的地幔上升、日本海沟的扩大,使它承受了一种被推向大洋一侧板块之上的巨大力量。于是日本版图漂移改造了)

      最后,地核由于压力、温度升高,不断扩张,引起地幔对流形态变化急剧、不连贯。地幔对流漩涡被分割得很小,这个契机点正是,日本列岛在太平洋一侧的地幔块急速缩小,当支撑点没了。日本也就沉没了。(像给容器里的水加热一样,温度低的时候,水面正中有个上升部,周边有个下降部。形成缓慢的对流;而高温沸腾时,整个水面都形成升沸点)

      因此在电影中,用N2炸药填满钻孔、把将日本大陆拖入海中的洋底板块炸断,从而最终制止了日本的沉没。理论上说,这是不可能的。不过,书也是科幻。

      日本人自己写了日本的沉没、自己拍了《日本沉没》,深度解读日本岛国的忧患意识。人说,中国的历史是一部饥荒史;而日本的历史,就是一部灾难史,在经历了千疮百孔的灾难后,日本人造就了匪夷所思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民族特性。想想日本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