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百一十一章 招待工作_重生日本1946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另一件比较有趣的事情是,在尼克松一行计划前去长城参观的前一天晚上,北京下了一场大雪,本来美方的人员都觉得参观长城的计划肯定要有所改变,不过唐宁却笃定的说道:“大家放心,明天肯定能够照常去参观长城。”

      果不其然,第二天一切安排照旧,车队经过之处,道路两边都是扫雪的人群,硬是用用最原始的工具,将钓鱼台到八达岭长达80多公里的道路清扫得干干净净。美方对中国人的人海战术无不感到惊诧。有人惊讶的问向唐宁:“托尼,你真的很了解中国人,这种执行力和领导力实在是太恐怖了。”对此唐宁只能心中苦笑,不想做任何解释。

      而事实上,对于尼克松的此次访华,国内做出的努力可不仅仅只是这些。早在尼克松没来之前,周总理就亲自下达了以中性的标准制定接待尼克松的总方针:“不冷不热,不亢不卑,待之以礼,不强加于人。”他强调,对尼克松总统的接待,一定要反映出无产阶级的原则、作风和严格的纪律,一切事情有条不紊,实事求是,行不通的就改正,行得通的就认真办好。对外宣传上注意不要夸大,不要过头。(《周恩来传》,p2062)

      随着到访日子的临近,重大责任慢慢下移到基层,整个京城也随即呈现躁动、紧张的局势。作为外事接待大户,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党总支对参观线路、环境布置格外重视,多次排演外宾接待保卫的具体过程,通过模拟来验证有否漏洞,明确每位保卫人员的分工和位置。2月19日晚上召开全厂职工大会,再次对与会者进行组织纪律性教育,让大家充分认识到搞好这次接待是保卫**革命外交路线的一场斗争,要求做到“四不”:不围观,不隔窗观望,不在厂内、楼道内外来回走动。不离开生产岗位。

      市革委会工交城建组是把这“四不”作为纪律条例下发各单位的,明确指出这是市委部署工作的一部分。当时中国与外界基本隔绝,基层单位很少能看见外国人的身影,能见到美国总统的随行人员。工人届时难免会好奇地围观,前颠后跑。面对这种可以预见的细节,高层人士觉得有碍国家政治形象和人民精神面貌,因此不得不处处设防,以严苛的纪律来加以控制。工艺美术工厂等单位还提出。职工要真正从始至终做到“四个显示”,即“显示出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变化和精神面貌,显示出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显示出中国工人严格的组织纪律性,显示出我们有条不紊、按计划办事的工作作风。”(见1972年2月19日北京工艺美术工厂党总支《关于尼克松访华准备工作汇报》)

      有意思的是,在尼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