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7治缅思路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968章1057治缅思路

  李成梁此时提到交趾,其实就是在提醒魏广德,不要犯了当年永乐朝旧事。

  明朝攻占安南建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倒并非永乐皇帝有意占领此地,而纯粹是为了天朝权威。

  公元1400年,也就是建文二年,安南的陈朝衰落,权臣胡季篡位建立胡朝,由于对明朝可能的干预极为忌惮,胡便长期向明朝隐瞒此事。

  1403年,朱棣抢得皇位后,胡氏似乎嗅到了机会,胡季之子胡汉苍以权理安南国事的称号向刚继位的朱棣上表,谎称陈朝子孙绝灭,自己是陈朝皇帝之甥并受推戴,请求明朝册封为安南国王。

  对此事怀疑的朱棣派人前往安南调查,但胡氏早已掌握大局,自然不可能让明使查到什么,找不到证据的朱棣便封胡汉苍为王。

  之后,明朝开始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首先,不断有陈氏遗民前往中国控诉胡氏暴虐,其次,安南又频繁骚扰中越边境和邻国占城,令边境动荡不安。

  永乐四年,陈朝王室来华向朝廷控诉胡氏的种种恶行,朱棣派兵护送他们返回越南,途中却不料被胡军伏击,陈王室被凌迟处死,这件事终于彻底激怒了朱棣。

  东亚是以“华夷观念”和“宗藩体制”为中心的,各藩属国需向中国称臣纳贡,以示恭顺。

  但老大的位置也不能白坐,作为“宗主国”,保证“臣子”政权的安全是中国的义务,也事关“天朝上国”的威严。

  对于推翻了异族统治的明朝而言,维护“宗藩制度”才能标志自己是中华正统,尤其是敏感的朱棣。

  胡朝似乎不把明朝放在眼里。一方面,他们威胁了南疆的安全,侵略了占城,妨碍明朝行使宗主权,另一方面,他们伏击明军,并凌迟前王室,触发了朱棣的敏感神经,冒犯了“宗主国”的威严。

  如再不出手,这老大就没法当了,所以,南征势在必行。

  之后就简单了,明军两路攻入安南,很快就俘虏了胡氏父子,灭亡胡朝。

  明朝本希望在安南国内寻找过能当国王的合适人选,找到一个能为安南各阶层所接受,又符合大明利益的统治者,最理想的人选自然是前国王陈氏后裔。

  事实上明朝也做过此类尝试,但这些努力并没有成功。

  最后,明朝决定亲自上台,准备直接统治。

  此后,交趾地区叛乱不断,虽在强悍的明军扫荡下,动乱被悉数平定,但明朝在安南却是越来越力不从心,局势愈发震荡。

  宣德元年,黎利在洞之役打败明征夷将军王通,次年,又在支棱之役中击败明朝援军,击杀大将柳升。

  此时明朝在安南统治已经崩溃,安南成为空耗财政的无底洞,王通见大势已去,便一边向朝廷汇报,一边与黎利议和。

  最后,明宣宗决定撤兵,黎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