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34金本位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教的,那要么是宫里教的,要么就是

  “臣等遵旨。”

  不过,一切,都要从小皇帝口中说出才算。

  说完,王之诰从袖筒中拿出奏疏,双手呈上高于头顶。

  即便发声,也不过是哼哼唧唧不知所谓。

  在周围不断的呐喊声中,王之诰向后大手一挥,早就排在最后的百余名刑部差役就一拥而上,从献俘校尉手里接管这些俘虏,押着就往外走。

  有一旁小侍上前,从他手里接过奏疏,快速送到城楼上。

  行刑,自然是交给刑部执行,而不是宫廷禁卫行刑,这也是万历皇帝说的是“拿去”而不会“准奏”的原因,这是把他们交给刑部行刑。

  不过这次,显然根本就没人为王杲等人求情,所以自始至终都是在西厢面东而立。

  声震如雷,天威赫赫。

  若是皇帝成年,按制今晚还会在皇宫大办酒宴庆贺。

  等张居正和魏广德退回朝班后,献俘大典继续进行。

  随着所有战俘被刑部带走,准备行刑,万历皇帝也下了午门。

  西四牌楼是西四的全称,它与皇城以东的东四牌楼相对称,是北京城两个重要的交通要道和繁华商业街。

  据史书记载,明永乐年代建设北京城时,就在东四、西四、东单、西单、东、西长安街等处建有牌楼,这种布局使北京城更加雄伟壮观。

  一整天时间,京城各处都很热闹,不过最热闹的莫过于西四牌楼。

  永乐皇帝主力的三千营,可不就是由投降的蒙古人组成,虽然未必走了这样的献俘大典。

  城市牌楼对老百姓来说,是行路辨别方向的标志。

  献俘大典可不是只有这午门献俘和处置的一场秀儿,小皇帝朱翊钧接下来还要返回皇极门,接受百官朝贺,之后是祭告郊庙,遣公徐文璧、侯陈良弼、驸马都尉许从诚各行礼,收回醢果酒还要颁赐辅臣。

  这些,都是既定流程。

  “拿去.拿去”

  王之诰对王杲所犯罪行进行控诉,最后说出刑部请求行刑的意见。

  午门外广场独特的三面包围的设计形成了一个非常良好的聚音效果,“拿去”之声在广场上回荡,也逐渐感染了在场勋贵、百官的情绪。

  此时,整个午门内外安静异常,都在等待口含天宪的皇帝对逆酋王杲急部下的处置。

  虽然明朝皇帝也常常会为表示天朝上国的仁爱包容之心,而进行宽恕、赦免俘虏,不过那都是永乐时期的事儿了。

  不知是谁带头跟着大喊,勋戚大臣随之附吼,“拿去”。

  不过皇帝年幼,这些自然都被取消。

  西四牌楼处是东、西、南、北相同的十字路,每个路口各建一座四柱三楼式描金、油漆彩画、木结构的牌楼,檐下有如意斗拱。

  据《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南、北路口的牌楼上都书“大市街”,东路口牌楼上书“行义”,西路口牌楼上书“履仁”。

  明代的北京刑场“西市”,也就是今天西城的西四。

  毫无疑问,本来就是大市街,来来往往行人本来就多,再加上今天刑部在此处决逆酋,看热闹的京城百姓可不就把这里围的里三层外三层。

  不过这些,和朝廷上的大人们关系不大,也就是刑部为此事忙活。

  不过也是早有准备,自然不会出差错。

  典礼过后,魏广德回内阁继续处理公务到下午散衙,这才坐着轿子回到府中休息。

  吃过晚饭,考校了大郎的学问,魏广德就回到书房看书,打发时间。

  “咚咚咚。”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