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16帝师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君其实就是做文臣的提线木偶后,会做出的应激反应会有多强烈。

  其评论文字之深入浅出,言简意深,由此可略见一斑。

  陈矩点点头,他意识到魏广德给小皇帝讲嘉靖朝旧事,其实就是在向他灌输嘉靖皇帝在朝中的平衡之道。

  而那些所谓的“改革家”,大多也就是对周边很是敏锐,将入仕前所见所闻和之后相结合,发现出现的问题,进而寻找办法解决。

  魏广德叹气说道。

  其实小皇帝应该学习的是如何治理国家,是如何驾驭群臣,而不是要他做什么道德楷模。

  这也是明朝内阁大多都是没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官员,一样能治理好国家的原因。

  他知道魏广德口中的“他们”是指的谁。

  在翰林院时,他们就已经熟读前朝旧牍,知道以前发生了什么事儿,又是怎么处理的。

  他看过,自然知道是好书,可是这书的硬伤还是显而易见的。

  不过事实上,小皇帝朱翊钧虽然曾经对这书极为喜爱,但是在长大了,真正亲政以后的所见所闻,却因为和《帝鉴图说》差距巨大,不由得产生了怀疑,并由此推翻了以前所有受到的教育。

  这可不是说大臣经过了嘉靖朝就变得聪明起来了,知道皇帝的手段。

  但是也因为要求过太高,高到不切实际,让万历皇帝心态逆反,反而做出了坏事儿。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看明白了吗?

  应该是看明白了,却没有学会驭下的手段。

  做差了,也就那么回事了。

  如对汉高祖刘邦,就有“入关约法”、“任用三杰”等;对唐太宗李世民,则有“撤殿营居”、敬贤怀鹞”、“弘文开馆”、“面斥佞臣”等;对秦始皇赢政,即为“遣使求仙”、“坑儒焚书”、“大营宫室”;对宋徽宗赵佶,即为“应奉花石”、“任用六贼”等。

  当初隆庆皇帝就做的很好,他上台后就充分利用高拱的性子,让他和徐阶对立。

  魏广德此刻听到陈矩说两宫太后对张居正负责编撰的《帝鉴图说》好,心中却多少有些叹息。

  教士子是道德高尚和如何做事,教皇帝是如何选人和用人。

  “怪不得,你和皇爷讲课,除了讲《尚书》外,其他时间都说前朝之事。”

  魏广德显然不认为相权太大是好事儿,它需要皇权制约。

  陈矩皱眉说道。

  不得不说,这就是张居正的失误。

  这种态度,可以说酸腐,也可以说春秋的士风尚存,颇有孟子行事的风格。

  两派都要制约,还要平衡,该打击强大的一派就得果断出手,避免尾大不掉。

  “他们,或许做老师是合格的,但却不能算合格的帝师。”

  儒臣无法决定皇帝的心意,道德教化也不能代替实力制约。

  “太过理想化,书里标榜的自然都是对的,可世间哪有那么多美好。

  由于它图文并茂,的确激发少年皇帝阅读的兴趣。

  自己上位后,依葫芦画瓢就行了。

  皇帝,做为高高在上的人,做事却不能亲力亲为,所以得学会用人。

  应该说,张居正编的书,万历皇帝其实是看进去了的。

  可是,张居正终究是文臣,是儒家思想的坚定支持者,所以难免加入一些私货。

  而恰恰也因此让他手足无措,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们知道的,不过是嘉靖皇帝的手段。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