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01填榜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帅,出兵吧,宰了王杲,屠了古勒城。”

  “大帅,出兵吧,宰了王杲,屠了古勒城。”

  刚刚还热闹的酒席,霎时间爆发出浓浓杀气,屋外大树似乎都感受到了,树叶不断摇晃着。

  此时的辽东明军,没有经历过几十年后面对崛起的建州女真那种无力感。

  虽然明军在辽东处于守势,但一旦选定攻击目标,不管是对上西面的土蛮部,亦或者是北方的女真族人,胜算都是极大的。

  即便偶有失手,只要明军打起精神来,报仇还是轻轻松松。

  否则,辽东广袤的土地也不可能被明廷牢牢掌控在手中。

  至于对京城那边的战报,多有夸大蒙古人实力的成份在其中,特别是还和明廷处于战争状态的土蛮部。

  其实这也不是让人疑惑的问题,要想从朝廷多拿银子,可不就得给自己竖起一个“强大”的敌人。

  否则论功行赏的时候,打败一个强敌和打败一个小贼,封赏的差距可就大了。

  此时大明定下的赏格,壮年蒙古人的首级可比是壮年女真人的首级贵好几倍。

  首级之所以叫“首级”,就是因为“一首一级”,最早来自商鞅变法中的秦国军功授爵制,“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

  不过,以首级记功并非秦朝开始,早在商代时就已经存在,只不过商鞅变法把许多以前未成文的规矩书面化,做到有据可依。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斩首记功都是主流。

  但弊端肯定还是有的,比如杀良冒功,甚至在战场上为了争抢首级还可能会自相残杀。

  于是北宋时期名将狄青上疏提出废除斩首记功,并获准,自此开始两宋不再实行斩首记功。

  而在大明建立之初,也是以战功为核定标准,分奇功、头功、次功三种。

  所谓奇功,是指战阵之中斩将、夺旗、陷阵、先登,而头功则是指当先、跳荡、摧锋、破敌,次功是指侦踪、守阵、擒敌、被伤等。

  实际上,大明的功劳簿上,一般主要就是头功和次功,在明初立国战争后,奇功已经很少出现了。

  如元至正十五年采石矶大战当中,常遇春单骑冲入敌阵,无人可挡,凭一己之力将元军防线撕裂,明军由此获胜,这就是陷阵之奇功。

  这种战功设计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是只适用于创业期,只要有勇力、不畏死,就有大把功劳可以立,不在乎漏洞不漏洞,干就完了。

  但是,在开国之后进入守成期就不行了,功劳有限,而且军队战斗素质也远比不上开国。

  而这种无法量化的战功制度,不可避免的会有不公与腐败,所有的功劳都成了功曹一句话的事情。

  所以从洪熙开始,滥报、冒报的情况比比皆是,每每打了胜仗,报功上去的基本都是将领的身边人。

  最后大明朝廷发现,还得是可供量化的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