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69半路杀出个张翰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把,偏偏不选择此二人,另外提拔一个做吏部尚书,反正冯保说宫里他能搞定。

  只要他提的人能够进入吏部尚书人选名单,送交宫里请皇帝、太后勾选就够了,剩下的就看冯保的手段。

  失败,那不过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但若是成功,他张居正在外朝百官心目中的地位可就大不相同,威望远远抛下魏广德等人。

  可以打破历任吏部尚书的潜规则,他这个首辅在宫里强大的影响力,相信接下来六部五寺各个衙门对自己都会马首是瞻才对。

  至于提拔谁做吏部尚书,这个人选自然得足够老,否则也镇不住朝臣。

  虽然老不代表能力强,反而因为年纪大了的缘故,可能能力还有所下降,但是只要是科举前辈就行。

  官场上,中进士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中进士才是官场区别前后辈的关键。

  人选,张居正在刚才就已经想到了,他选择了嘉靖十四年进士张翰,资格比他都老。

  张居正和张翰并无太多联系,不过此人早年和他老师徐阶关系却是不错,算得上自己人。

  徐阶是松江府华亭县人,而张翰则是浙江杭州人,两地相距不远,前两年徐阶出事儿,也是跑到浙江避祸。

  隆庆元年的时候,张翰督两广军务,之后高拱复职,为了针对殷正茂布局,将张翰从两广调离,去了南京挂上工部尚书的闲职,将两广军务全权转交给殷正茂。

  之后两年,张翰就一直在南京任工部尚书。

  京城的官员,若是没人提及,谁会主动考虑南京那边那所谓六部。

  但真要说起来,张翰这个南京工部尚书,其实也是有资格竞争吏部尚书之职的。

  张居正在书房里反复思考推敲,终于还是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廷议之时,自己就举荐南京工部尚书张翰出任吏部尚书,若是成功,不仅自己建立在朝臣心中巨大的威望,张翰因自己举荐得到吏部天官,对自己应该也会感恩戴德才是。

  六部因为管理朝中主要大事小情,所以推举掌部尚书自然是重中之重,不能耽搁。

  当初高拱就是以阁臣身份兼任吏部尚书之职,提拔党羽门人,快速凝聚出一股势力,张居正是不会让这样的事儿再次发生。

  现在内阁次辅魏广德,头上不就带着吏部尚书的加衔。

  若是拖延了,万一宫里脑袋一抽,让魏广德兼了吏部的差事儿,那可就麻烦了。

  于是在宫里同意杨博致仕的第三日,内阁召集朝中四品以上及六科和都察院御史三十余位官员齐聚文昭阁内进行廷议。

  因为只是推举人选,所以魏广德只是在那里坐着,根本就用不到他发言。

  该拉拢的人都已经拉拢,到时候把自己的名字列在支持朱衡的官员名单里呈送上去即可。

  因为朝中对此早有议论,所以很快就有人把朱衡和葛守礼的名字提了出来。

  这两人本来就是朝中为数不多有资格竞争吏部尚书之位的人,自然也没人反对,所以廷议中很轻易就成为候选人。

  整个明朝,廷议或者朝议是很普遍的,其中朝堂议事,说白了就是君王的日常早朝。

  明朝的廷议制度,其实是古代处理国家大事的最普遍最重要的方法,可以说廷议制度并非明朝独有,但明朝的廷议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那么明朝的廷议制度有何特点呢?

  那就是明朝的廷议是为皇帝作决策提高参考意见的,所以皇帝一般不出面,只是由内阁会同五寺、六部、都察院及六科给事中商议大政方针,推举文武大臣,然后将情况具体上奏给皇帝,由后者裁决。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