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6皇帝有恙?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明英宗的皇太子朱见深出阁读书时已经年满12岁,明孝宗的太子朱厚照虽然出阁时间没有偏离太多,9岁出阁读书。

  而当今的隆庆皇帝,他在登基初始就拒绝了礼部进献太子出阁读书仪注的编制,之后更是多次阻挠即满八岁太子朱翊钧出阁读书。

  当时,礼部以“国家旧制,东宫出阁读书期不出八岁”为由劝谏。

  但隆庆皇帝始终态度坚决,将出阁时间定在太子十岁以后。

  当然,这其中也有魏广德的原因,因为他在和隆庆皇帝讨论育儿之道时,魏广德就曾感叹学童启蒙太早,实在是太辛苦了,所以他的儿子虽然会早早发蒙,但绝不会上太多课业,每天最多学习一个时辰。

  小孩子,还是要有更多的玩耍时间。

  也不知道是否受到这些话的影响,隆庆皇帝对太子的教育就变得不上心了。

  因为一旦开了口子,之后的教育可就不是他这个皇帝能控制的,那得是内阁、礼部商议而定,总之他们是能够找到各种理由实行自己的教育。

  皇帝希望太子能文武双全、才德兼备,可大臣们则倾向于让太子只学习四书五经,骑射和其他军政学习则予以免除。

  这种矛盾皆因在土木堡战役中,明英宗朱祁镇听信宠臣王振的谗言而一意孤行,御驾亲征。

  最终,他不仅自己沦为瓦剌军的俘虏,还让明朝武将功勋集团受到了大面积的摧毁,很多文官武将战死沙场,就连明成祖朱棣留下来的五十万大军都在这场战役中灰飞湮灭,这直接导致明朝从文武并重转向重文抑武。

  出阁教育的学习重点也就相应转变,太子教育变成了形式教化主义,皇帝与朝中大臣对于出阁教育的期望目标不再一致。

  儒学和各代帝王的祖训、宝训成了空疏之学,皇子们只懂大谈修身治国平天下,却对人间疾苦一无所知,也缺乏实际的沟通和治国能力。

  “问道”和“济世”相分离,不能学以致用、不能在实践中探索真理。

  而且在明朝后期,教育人员的配置上也显得墨守成规,呆板机械。

  朝廷所聘的讲官都是老成识大体的年长学者,他们严格遵守君臣之礼,在教育方法上不敢“越雷池一步”。

  在教导幼小皇太子的过程中,几乎没有什么趣味性和互动性,更不存在师生间的双向交流。

  这种教育方式和理念让皇室子弟感到枯燥乏味,对学习也变得没什么兴趣。

  隆庆皇帝在裕时选定张居正和魏广德教导太子朱翊钧,未尝不是意识到以前的讲官都是胡子一大把的老夫子,所以想做出一些改变。

  冯保陪着太子在皇宫里瞎转悠,不过每次转到宫门附近时,总是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宫门外。

  冯保知道太子想什么,可是今时不同往日,幼时朱翊钧啥都不懂,那会儿又在裕王府,自然上街啥的很稀松平常。

  可是现在不行了,这里是皇宫,朱翊钧也已经是太子,自然就不敢带他出去了。

  “你说魏师傅啥时候回来?他说可以带我出去玩的。

  长这么大,我都不记得大街上是什么样子了。”

  朱翊钧这时候不由得叹口气道,一副少年老成像。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