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87威胁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明白那就是真傻了。

  话说完,徐文璧也没等魏广德答话,就自顾自低头思索起来。

  兰绒价格极高,可羊毛其实不贵,特别是草原上的羊毛。

  那地方牛羊遍地,是真不值钱,蒙古人御寒的衣服、帐篷其实也多是用羊毛纺织,只是做工粗糙,当然没法和大明比。

  实际上在北方,羊绒产品的纺织历史还是很久远的,只不过因为织造困难,所以产量一直都不大,因为大多是家庭作坊似的生产,要真能大批量织造才是奇怪了。

  兰绒成为权贵追逐的“顶奢”,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被士绅豪门认可,而是全亏了肃王藩邸移驻兰州的功劳。

  肃王朱入藩大西北后,发现这里冬天既漫长又酷寒,还没有很好的取暖工具。

  当时,在兰州民间,已有利用羊毛纺织制作上衣的传统,但不成规模,也没有在上层社会流行。

  敏锐的朱注意到了这种现象,于是便在冬天到来前特意让人为自己纺织了一件羊毛绒大衣,会见客人,公事出行,他都穿着,既保暖舒适,又高贵雅致。

  上行下效,很快,用羊绒纺织冬衣便成为兰州上层社会的风尚,并逐渐成为在全国都叫响的一个服装品牌。

  甚至皇宫大内织染局开始专门采买兰州羊绒为宫里贵人制作御寒衣物,有了这样的示范,在公卿贵族中也逐渐风行开来。

  兰绒从上不得台面到被权贵勋臣追逐,价格自然就水涨船高。

  西北地区牧业发达,牛羊遍地,而兰州作为西北羊毛的集散地,为毛纺业提供了质优价廉的羊毛。

  按理说,兰绒的产量也应该很高才是。

  可惜大明和蒙古人之间长期的战争,让兰州的羊毛供应一直都不高,当地人即便有很高的纺织技艺,也因为很难凑足羊毛而无法大量织造。

  当然,也是因为稀缺才进一步助推了兰绒价格。

  想想,织造一件衣服居然要二十两银子,这可是二十两银子,几十石粮食的价格。

  魏广德贵为内阁阁臣,一个月俸禄若是不折色,拿足了,也就够买两件衣服。

  魏广德下午在内阁里想到这个的时候,就叫人查阅了典籍,发现兰州绒织造技术似乎和西域有关,大约在唐代传到兰州。

  按典籍记载:凡绵羊毛有二种:一曰裘衣羊,剪其毛为毯,为绒片,帽袜遍天下,昏出此焉。

  古者西域羊未入中国,作褐为贱者服,亦以其毛为之。

  褐者有粗而无精,今日粗褐亦间出此羊之身..

  一种裔芍羊,唐末始自西域传来,外毛不甚裘长,内毛细软,取织绒褐,秦人名曰山羊,以别于绵羊。

  此种先自西域传入临跳,今兰州独盛,故褐之细者皆出兰州,一曰‘兰绒‘,番语谓之‘孤古容‘,以从其初号也……

  孤古容,在后世也被人误称为姑姑绒。

  而现在大明流行的兰绒,主要材料其实就是这种裔芍羊,或者说兰州山羊毛织造。

  不过因为战争的原因,山羊的饲养量也是不大,毕竟这东西只能饲养在野外,而且产量也不高。

  倒是蒙古那边有大量羊毛,可以制造地毯、帽袜一类的东西,制作衣服也可以,只是稍微粗糙点,但是保暖效果俱佳,才是可以普及的东西。

  但是,这蒙古人的羊毛只能做粗糙的衣帽等物,那是因为蒙古人技艺不高的缘故,西方这个时代毛纺织业已经发展起来,只要加大成本其实要可以织造精致的毛纺织品。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