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26密谋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官开始察觉到一丝不对劲的地方。

  莫不是福建那个地方有人搞串联吧。

  若是涂泽民那会儿没人注意,但是当谭纶奏疏抵京后,很快就被人注意到,谭纶就是几年前的福建巡抚。

  虽然之后他又出掌陕西、四川等地,最后到了两广,可毕竟和福建那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两人分属两地,数天之内先后上书,要说事前没有联系,背后无人推动,傻子都不会相信。

  毕竟这是什么时代,通讯方式极度落后,能够让两地封疆出面支持,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所有人的眼睛,在这个时候都不自觉盯向内阁。

  而这时候徐阶值房里,他也正面对桌案上谭纶的奏疏在愣愣发呆。

  别人能想到的事儿,徐阶怎么可能想不到。

  要说涂泽民的奏疏是无心之举的话,那谭纶这封奏疏的到来,其实就显示出这是有人在背后推动此事。

  能让涂泽民、谭纶付出行动,这人在朝中地位应该不低。

  不是自己做的,李春芳也没有这个魄力

  念及此,徐阶不得不把幕后推手想到高拱身上,难道此事是高拱在推动?

  如果真是高拱,那皇帝那边肯定早就说好了,隆庆皇帝这个时候稍显扭捏的作态,那就是故意为之了。

  放任官员反对,从中选择支持他的人?

  徐阶这个时候不得不考虑此处,会不会就如同当年掀起“大礼议”一样,嘉靖皇帝就是静静躲在幕后,观察朝中百官的表态,最后反对他的人不得好死,而支持他的人则是高官厚禄。

  隆庆皇帝有他劳资的魄力吗?

  高拱敢和整个朝廷对抗吗?

  无数的问题不断在徐阶脑海里盘旋,他也有点吃不准。

  到他这个岁数自然清楚,虽然文官集团掌控了这个国家,可最终的大权终究还是在皇帝手里。

  皇帝下决心要做的事儿,大臣不管怎么反对都很难奏效。

  对皇帝来说,不过就是把几个不听话的职位换人,换上听话之人。

  不管何时何地,都不会缺乏这些钻营之人,否则当年杨廷和何以败的如此惨,直接被准了致仕奏疏。

  按照当时杨廷和的影响力,应该是百官罢朝对抗皇帝才是。

  但是官员们一开始说的好好的,可事到临头时还不是为了各自的官位退缩了。

  之后的左顺门之变,不过是权利斗争中杨家最后一次反扑。

  左顺门前血迹,不过是清楚地表明了皇帝的旨意是不能被逆转的。

  尽管那时候,做为外宗继统的嘉靖皇帝不过才上台三年,地位其实还算不得稳固。

  徐阶微微闭眼,现在的他可经不住这样的风波,自己不是一个人,身后还有一个庞大的家族。

  想想杨家最后的结局,致仕后的杨廷和在世宗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被削职为民,最后在哀痛中死去。

  他的儿子,被称为天才的杨慎更是客死异乡,徐阶有点怕了。

  那些当年的事,他就是亲身经历者,只不过做为新进翰林编修并没有被杨家重视,侥幸没有被叫去左顺门,否则后果难料。

  徐阶不想去做第二个杨廷和,当初他想着利用高拱对隆庆皇帝的影响对他发动致命弹劾,可若是隆庆皇帝也是和先帝一样的人,只怕是会引火烧身。

  徐阶有了退缩之意,这是严嵩倒台后他第一次有这样的想法。

  只不过,以他和高拱的关系,还有机会调和吗?

  高拱是什么性格,徐阶早已经掌握,睚眦必报之人,退缩未必就能有个好。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