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76催起来了_隆万盛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董份依旧没有递交自辩,朝臣们的关注焦点并没有因为袁炜的死去转移,只是各家各户都安排人前往袁府吊唁,送上祭品。

  这事儿,裕王府直接是由殷士谵出面的,并没有再着急魏广德等人。

  早有预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董份被诏黜为民了。”

  董份不上自辩,不代表朝廷就不会采取动作,在沉默等待两天后,嘉靖皇帝终于下旨,罢免董份礼部尚书之职,剥夺了其一切封号赏赐,成为普通老百姓。

  当日接旨后,在如狼似虎的锦衣校尉押解下,董份狼狈离开府邸,出了京城,只能留下家中老仆收拾府上细软财宝,整理打包后送回老家。

  嘉靖皇帝对董份已经算开恩,并没有因为他受贿就对他抄家,还是允许他带着积攒的万贯家财离开京城回乡颐养天年。

  同日早间,还有一份有锦衣卫指挥使朱希孝签发的密令,通过锦衣卫的秘密传递渠道从京城发往江西南昌锦衣卫所。

  不到两日,嘉靖皇帝又从西苑内下旨,升礼部左侍郎高拱为礼部尚书。

  高拱也终于得偿所愿,成为大明正二品大员,距离入阁也就只差一步。

  而魏广德等人,也大肆扩充人手,加快《永乐大典》的抄录速度。

  只是这《永乐大典》书册实在太多,足有上万册。

  想当初,解缙主持编纂时规模不过百余人,一年后修成《文献大成》一书。

  但明成祖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三千人的规模。

  就是这么多人,在书籍定稿后,尚且抄录了一年多的时间才完成正本的抄录工作。

  别看魏广德他们接下抄录大典这个差事已经有近三年,可人手不过百余人,按照这个速度,至少还要三十年时间才能完整抄录一遍。

  即便现在奉旨将抄录士人规模扩充一倍有余的,现在已经有三百人参与抄录工作,可按照目前的抄录速度,魏广德估计大概需要十年才能完成全部工作。

  对此,他也没有什么好办法。

  后世倒是简单,直接扫描打印即可。

  可这个年代,只能是一本一本,一个字一个字的抄写在纸张上再装订。

  字迹稍微潦草凌乱都要作废,必须一笔一划的楷书,也就是后世的印刷体进行抄录。

  这也是他们这些分校官的职责,不仅要保证文字抄录准确,更要笔迹工整。

  “本来以为是白送的功劳,可这一下子催起来,哎.”

  这日,魏广德和张居正散衙后在大门口碰面,干脆一起找了个酒楼吃吃喝喝,也发着牢骚。

  “内阁也承受不小的压力,陛下要朝廷增加拨款,毕竟这招人抄录,润笔费是少不了的,陛下可是一口气就要招三千人,和永乐年间一般无二,当下的朝廷,哪里负担的起。”

  张居正叹道。

  魏广德知道,张居正说的应该不假,只是当时应该是在西苑内进行的谈话,所以外界现在还知之甚少。

  心里有答案,可魏广德不会随便说。

  “知道严家积攒了多少家底吗?”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居正忽然开口问道。

  “成守节发回奏报了?”

  魏广德听闻,狐疑道。

  这事儿,他可一点不知情,也难怪会如此。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