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95章 农场研究成果_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位大兄也都有后人?

  既然几位大兄信任我,能静心研究这些农家之学,那必然不可让几位大兄生活贫瘠……”

  郭直道:“宁毅放心,我四人定然不会丢咱郭家村的脸面!”

  郭安继续夸赞道,“四位大兄的学识,咱还是敬佩的……”

  郭秉雍与郭直四人,则是一脸受用。

  他们跟着郭安来北平府,不就是为了功成名就吗?

  要不然,在哪研究这些农家之学不是研究?

  不过,唯一让他们惊诧的是,眼前这个从小由着他们看着长大的郭安终于长大了,好像比那位郭太史还要才华横溢啊!

  ……

  回去之时,郭安又从农场带了几颗又大又红的桃子。

  不是不想多带,而是农场本身就没几个。

  至于杏,则是早就过了季节了。

  而柿子,也还没到季节……

  存心殿内。

  朱棣显然也是第一次看到那么大的桃子,不由瞪大眼睛。

  “咱记得,奉天殿内那些人给父皇进贡的桃子,都没这个大,也没这个红艳!”

  郭安道:“殿下可尝上一尝,此桃也还十分香甜。”

  朱棣也没矫情,直接咬了一口,更是大喜。

  “要是按照郭卿所言,给郭秉雍与郭直等人上百亩果园,他们可否都将那些果树变成这般品种?”

  “微臣不敢保证。”

  郭安老实回道,“因为凡事都有意外,甚至有可能,他们在嫁接过程之中,还会嫁接死亡一些果树。

  不过,至少有一大半都可成功。”

  朱棣直接说道:“如此,那便先给他们一百亩果园。”

  郭安道:“殿下,微臣还是建议,将果园放在农场附近。”

  朱棣好奇道:“为何?”

  郭安回道:“因为,郭秉雍与郭直等人最主要的研究作物还是稻谷与小麦。

  如今,要是不出意外,他们研究出的水稻良种,至少可让一亩稻谷亩产增长两成。”

  “两成?”

  朱棣直接瞪大眼睛,更是激动。

  要是多上两成,那每家农户的粮缸内,每年都可多上一两百斤的粮食。

  “真的可多上两成?”

  郭安淡淡一笑,道:“殿下莫要激动,他们只能说算是研究出此种良种来了。

  但是,明年才能确定。

  至于后年,才能给我燕王府内上下所有农庄的田地种上,想要给北平府所有百姓种上此种稻谷,至少需要三四年的推广。”

  朱棣再次道:“如果,咱给农场增加良田,再给他们多上数百亩的良田来试验呢?”

  郭安无奈道:“殿下,郭秉雍他们只有四人。一百亩的试验田,已经是他们可以照顾过来的极限了,就这他们还经常需要那些老卒与兵士们帮忙。

  再给他们更多的田地,没有任何用处。”

  “只要他们研究成功,咱必然重重赏赐他们。”

  说着,朱棣又是满脸无奈,“唉,咱恨呐,为何如同郭秉雍与郭直这些农家大匠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