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四章 印度核计划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室开放。只有总理本人和一小部分他选出来或任命的人才在计划发展过程中有发言权。这就直接导致印度核计划的道路充满着“随意性”。不过印度有一群执着的科研人员,他们才是印度核计划的中坚。

  一九四七年八月,印度。为了充分利用本国丰富的钍资源,尼赫鲁总理发起了一个雄心勃勃的两用三阶段的核计划。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生产出廉价的电。不过研发一整套电力生产系统也就不可避免地让印度获取到了核武器制造技术。

  一九四八年,印度原子能机构成立。尼赫鲁总理宣布:“我们发展核能不是为了战争。该计划的目的是和平的。当然如果形势所逼,我们也决不会多愁善感,会毫不犹豫地使用它。”尼赫鲁这段带有复杂情感的演讲预示出今后十年他的核政策。尼赫鲁在国际政策中有着十分卓越的成就,建立了不结盟运动并发起了核裁军。然而,他拒绝了在其他国家保有核武器的前提下销毁自己国家的核武器,并支持提升印度武器潜能的计划。

  一九五四年,印度开始了核武器研制。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印度一直都鼓励自给政策,是世界上最自给的大经济体。印度核计划也是这样,没有进口任何核燃料。由于国内铀资源有限,但钍资源很丰富(增殖反应堆一种潜在的燃料),因此印度核计划从一开始就很重视增殖反应堆燃料循环的研究。增殖反应堆需要高浓缩裂变材料来作为反应堆的燃料(要么是高浓缩铀或高浓缩钚)。这就为钚分离能力的研发提供了一个和平的解释。不过印度首个燃料再处理工厂建立的主要动因应该还是核武器获取。

  六十年代早期,印度对中国的担忧开始加重。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印中之间的边境局势开始日渐紧张。一九六二年初,双方在边境地区大量屯兵。此时,印度已经知道了中国的核计划,这极大地刺激了印度核计划的发展。一九六二年年底的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度败北,这让印度感到十分耻辱。印度开始秘密地展开了追赶中国核计划的计划。

  随后,尼赫鲁去世,接任总理的夏斯特里是一位甘地主义者,强烈地反对核武器计划。但巴巴博士一意孤行,并对当时政府施加了更大的政治压力。不过印度当时主要的核设施还处于发展阶段,有很多困难。核反应堆在进入临界状态后操作还不规律。印度还不能提供达到纯度要求的燃烧棒。所以,印度在几年时间里只生产出了很少量的钚。直到一九六九年才获取到了供应一枚核装置所需要的钚。

  可以说,南洋联邦披露的消息令印度的核计划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此时,印度人正在着手建设脉冲快速反应堆,有了这个试验平台,印度科研人员就可以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