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六十五章 战争的脚步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行干预。

  七月十四日,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向巴方递交了一封周el总理的信,信中写道:“如果印度侵略巴基斯坦,中国将支援巴基斯坦,决不会袖手旁观。希望美国能发挥影响,阻止印度的侵略行为。如果印度悍然发动侵略,必将自食其果。”中国虽答应在印巴战争中支援巴基斯坦,但并未说明支援的形式。

  七月十六日,尼克松警告印度,“如果爆发印巴战争,中国介入,印度将不能指望象一九六二年那样获得美国的帮助来对抗中国”。

  八月九日,作为对美国警告的回应,苏联和印度签订了一项为期二十年的和平友好合作条约。虽然条约的规定很温和,但掩盖不了它的战略意义。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第九条,这一条要求缔约国不得援助参加了同另一缔约国发生的武装冲突的任何第三国,并保证任何一方遭到进攻或进攻威胁时立即进行蹉商,以便采取“适当的、有效的措施”。

  苏印友好条约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印度人的担心,客观上增加了战争的危险。苏联抓住了战略上的良机,一个能表明中国软弱,美国人无能,使中美共同的朋友遭到屈辱的机会。苏联向南亚的火药桶里扔进了一根火柴。

  加剧危机最可靠的办法就是拒绝对方的一切建议而又不提出代替方案,这就是印度的方针。英迪拉甘地不断制造着障碍,不断提高着条件,她不会让巴基斯坦逃脱困局。巴基斯坦的处境如此不利,中国正在经历国内动乱(林b叛逃)的阵痛,美国内部意见分歧,总统和国务院无法取得统一认识,苏联几乎无条件地站在印度一边——这种局面她以后几乎不会再碰到。

  九月一日,印度武装部队进入了全面戒备。巴基斯坦也做出了反应,于九月四日增调部队进入靠近西巴——印度边界的前进阵地。九月九日,印度第一装甲师所属的一些部队和一个装甲旅向西巴边界移动。九月十六日,九千名由印度训练并装备的九千名孟加拉解放军游击队渗入东巴。

  苏联在大肆煽风点火,提出了同印度一模一样的条件,对印度表示了强列支持。这就使摊牌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现在,印度的担心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对手——南洋联邦,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教训还没有忘记,他们密切地注意着南洋联邦的举动。从他们的初步分析来看,南洋联邦的陆军很少,虽然海空军的实力很强,但远距离作战的能力依然有限。而且从南洋联邦的一贯表现来看,他们很少单独行动,总要拉上几个帮手,或者在美国的支援下展开有限度的军事行动。朝鲜战争止于三八线,越南战争也没有穷追猛打,他们总是适可而止,异常珍惜士兵的生命,从另一个方面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