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五十章访苏和美国选举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使者和发言人。

  黄历对葛罗米柯的为人处事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讨厌,或许只有这种xng格和行事才能在苏联更好的生存吧但葛罗米柯显然对黄历更为亲热一些,这从某种方面来讲,也体现了赫鲁晓夫的态度。

  对于赫鲁晓夫来说,最重要的是对于他的改革的支持,特别是改革的理论准备并不充分、有很多人置疑的情况下。当然,黄历并不是特别有意地表示对赫鲁晓夫改革的支持,而是他在南洋联邦一直提倡的要“与时俱进”、要“勇于创新”、要“积极进取”、要“抛弃保守”的理念,变相地为赫鲁晓夫的改革敲响了边鼓,充实了改革的理论基础。

  黄历在《国路》中曾经写道:“将很多理论信奉为万世不变的经典,本身就是荒谬和错误的。类如马克思,他去世一百多年了,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这些变化的条件下,一个国家如何发展,他是不可能清楚的。他是思想家,是理论家,但绝不是预言家。人们不能要求象马克思这样的理论家为解决他们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答案其实要我们去探索,去寻找,去实践……”

  赫鲁晓夫对黄历的好感其实很大程度上便在于黄历的思想与他要进行的改革比较相近,当然,赫鲁晓夫的改革是看到了苏联体制的僵化,并不象黄历自始至终是要建立一种积极进取、不断过步的民族xng格。但这并不妨碍赫鲁晓夫借助黄历的理论达到自己的目的,虽然他的改革含有很多盲动和主观的因素。换句话说,苏联和南洋联邦能走到一起,既包含了经济原因,也包括了政治因素。

  黄历率随行人员弃船登岸,乘坐苏联飞机向莫斯科进发。本来黄历是想坐火车领略一下被称为“世界第十二大奇迹”的西伯利亚大铁路沿途风光的,但考虑到六天六夜的时间实在是有些长,便取消了这个计划。

  如果他是一名普通游客,当然不会嫌弃火车速度太慢,他可这这样“耗”着,慢慢地喝着酒,悠闲地观赏沿线多种风格迥异的风景,可以见到各种各样的人和各具特s的文化。欧洲部分一望无际的平原、亚洲部分人烟罕至的森林、贝加尔湖引人入胜的湖面,还有风情万种的俄罗斯的城镇风光,都会令人流连忘返。而在在漫漫旅途中与旅客闲聊jiāo流、采购各地特s商品,也会让旅途充满了乐趣。

  但黄历是总统,他的时间很宝贵,他的行为很引人注目,任何容易引起别人不好猜想的行动,都会由他的智囊团和顾问们加以屏蔽。

  即便是黄历的下属们想得周到,为代表团的人准备了相当多的御寒衣物,但对寒冷的温度,却不是短时间里能够适应的。在热带长大的黄秋盈已经穿得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