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零六章 世博会上的辩论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和机动车,还有在专用车道上来回奔跑的运客小火车。为了方便步行者,又特意设计了一条长五百米,宽二十五米,高十五米的天桥,人们从天桥上可以看到大多数展馆和园区的景色。

  与以往世博会的最大不同是,各参展国的展示都强调了现代特色的表现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在展馆设计、展示布置和展品选择上,都突出科学技术与思想理念的演绎,这与过去的世博会有了很大的区别,同时也为以后的世博会提供了典范。

  由于是战后第一次世博会,各国对参展都非常重视,竭尽全力在这个创意舞台争奇斗艳。各国设计建造的展馆建筑千姿百态,令人目眩。对于游客来说,五花八门的展示,则令人兴奋不已。

  一次成功的盛会,带来的岂止是经济效益。南洋联邦所展示的科技成就,使其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俨然已经进入了国际先进行列。在外交领域的突破也是本次世博会给予南洋联邦的一次良机,向苏联发出的邀请,竟然真的把赫鲁晓夫招来了。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六日,赫鲁晓夫的专机缓缓降落在坤甸机场。他身穿军服,上面挂满了勋章,头顶光秃秃的,身高五英尺五英寸多点,但体重将近两百磅,脸圆嘟嘟的,配上明亮的蓝眼睛、颊上的疣子和带缝隙的牙齿,还有那个大肚皮。当他走下舷梯,与黄历握手致意时,人群中一位外国女士惊叹道:“多有趣的小个子啊”

  后来的事情更有趣。当黄历宣读一篇欢迎稿时,赫鲁晓夫毫不在乎地做着鬼脸;他挥动帽子,冲一名小女孩挤眼睛;他夸张地扭着头,目送一只蝴蝶飞过。一名记者写道,通过故意为之的老歌舞演员式的杂耍,赫鲁晓夫完全抢了大总统黄历的风头。

  黄历不是演员,抢不抢风头,他对此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这次邀请能否达到目的,这个“土豆政客”为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收获。

  “我要埋葬你们,这句话我的确说过。”赫鲁晓夫对黄历提出的疑问做了这样的解释,“如果我想要把每个人都埋葬掉,那我一辈子也干不完。有人故意歪曲了我的讲话,我的意思并不是说在什么时候把什么人从上埋葬,而是说在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社会制度的改变。从历史的发展和历史的观点来看,资本主义要被埋葬,将代替资本主义。”

  黄历对此抱以淡淡的微笑,缓缓说道:“对您的乐观估计,我持保留态度。不过,我们可以到九十九岁的时候再来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现在,我们着什么急呢?”

  赫鲁晓夫愣了一下,意识到这是一种变相的祝其长寿的措辞,也笑了起来,说道:“就政治差别而言,我们永远不会一致。但我同意你说的,时间会证明我的正确。”

  黄历和赫鲁晓夫停步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