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八十四章奠边府搏杀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华盛顿举行的年会上。他的发言本来是非正式的,但内容这样耸人听闻就无法保密了。尼克松发表讲话是这样说的:“自由世界的处境因难,极为狼狈,要是再在亚洲后撤的话,就很难想象了。我但愿法国能固守下去,取得胜利。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如果为了要在亚洲特别是印度支那防止共产党进一步扩张——如果为了要避免这一点而我们必须冒一冒风险把美国军队投进去,那我认为,行政部门就不得不采取政治上不受人欢迎的立场:即正视这个行动,采取这个行动。而我个人对这样的决定会支持的。”

  而艾森豪威尔则向法国人提出了相当苛刻的条件:法国人一定得同意把战争进行到底;他们必须让越南、柬埔寨和老挝完全独立;必须由法国和印度支那三国请盟国(即美英等国)介入;必须放弃现有的、过时的殖民统治政策等等。最后,还要由美国国会而不是总统作出决定性的一步,因为国会有权宣战,而总统则没这权力。

  对这些条件法国人是无法全部接受的,而杜勒斯的英国之行则彻底让美国对越南进行干预变成了不可能的事情。老奸巨滑的丘吉尔并不同意马上联合出兵干涉,他决定等候在日内瓦举行的、有十九个国家参加的关于亚洲问题会议,看看能在会上取得什么结果。

  在接下来的政府会议中,争论很激烈,但最后暂不出兵干涉的意见占据了多数,这与黄历访问时所阐述的理由相差不多。

  “我们不能闭目不看这个事实,即越南这个问题的双重性,我们收到的情报表明,法国人并不理解失败的原因,顽固地在这些地区还继续存在那种非常过时的殖民观点的方法。”国务卿杜勒斯说道。

  “我们在那里是手脚干净的,没有任何殖民主义的污点。至于奠边府失败,焉知非福?顽固的法国佬,浪费了我国太多的金钱,却还是让我们看不到最后胜利的希望。”副总统尼克松竟然有些幸灾乐祸。

  陆军总参谋长李奇微则更是极力反对,他说道:“如果同意了出动美国空中力量,那么调派步兵就只是时间问题。越南是什么样的情况?稻田、丛林,坏得难以想象的公路网,非常可怜的通讯设备,连海港也很差。美国目前进行干预,那就是悲剧性的冒险行动。对有战争经验的人说来,这意味着什么,几乎是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

  最后,艾森豪威尔做出了最后的决定,不进行干涉,而是全力支持南洋联邦对于越南的计划,联手挤掉无能又顽固的法国佬,开始新的印支行动。但为了应付法国人的求援,也为了最大限度地消耗越盟的力量,他还是决定临时租借给法军八十架战斗轰炸机,三十架配有飞行员的c—119型运输机。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