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二十六章 风云诡异_一个人的抗日Ⅱ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罪行,并违反了临时协定。一九四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三万越盟部队,在切断水电供应和阻塞通往河内的道路之后,对城里的法国居民进行了有计划的袭击,大规模的战争爆发了。同时,在法国人重新控制的柬埔寨南部,越盟运动在那里赢得许多拥护者,骚乱也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一九四七年二月,南洋联邦便与法国达成了协议,开始从印度支那即安南撤侨。先是法国,之后是美国,在安南这块土地上,十几年的战乱已经开始,黄历抱着冷眼旁观的姿态,将大批华裔安置进入北婆罗洲,一举两得。

  一九四七年七月九日,第一次中东战争在英美紧急出动的联军制止下,终于落下了帷幕。结果当然是让黄历哭笑不得,以色列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遭受重创,耶路撒冷的旧城和新城都被外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派出的“阿拉伯军团”所占领,阿卜杜拉如愿成为“耶路撒冷之王”。伊拉克军队占领了纳布卢斯、杰宁和离地中海只有十一英里的图勒卡姆,并威胁着犹太城赫德拉,几乎达到海边。埃军占领了比尔谢巴、希布伦以及内格夫的一些要地及公路干线,兵锋已迫及特拉维夫。叙利亚军队攻克了约旦河两岸的四个犹太居民点以及太巴列湖南端地区。

  尽管以色列丧失了很多联合国划给它的土地,但其顽强的抵抗依然令阿拉伯联军付出了很大的伤亡。战争在英美直接介入后暂告结束,以色列死亡一万余人,阿拉伯方面死亡一万五千余人,可以看出两者的战斗精神有很大的差别。

  但随后产生了有利于以色列的变化,各个阿拉伯国家争论不休,联合国所规定的巴勒斯坦国还是未能建立。外约旦部队占领了联合国分治决议划归巴勒斯坦人的约旦河西岸的大部分地区和耶路撒冷城所属的大约四千八百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不还给巴勒斯坦人,颇有要据为己有的意思;埃及则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雷德郎和加利利山谷的战略公路,想继续保持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沿海平原的军事威胁;其他阿拉伯国家也各有心思,对建立巴勒斯坦国兴趣缺缺。

  哼,哼,没有办法的事情。打虎不死,反受其害,以色列有了咸鱼翻身的机会,凭借世界各地犹太人的经济实力,以及美国的大力扶持,必成大患。只是美国被迫跳到前台,与阿拉伯国家的矛盾激化,倒也让黄历颇有幸灾乐祸的感觉。慢慢来吧,中东无战争,怎么能混水摸鱼。从这一点来看,黄历倒是稍感满意。

  但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却让黄历很不爽,美国佬真的向东印度群岛插手了。从长远来看,美国人现在显然已经与印尼共和国的右派势力勾结起来,逼跑荷兰人是第二步,第三步便是扶持起一个既不是荷兰人管辖的,又不是南洋联邦的独立国家,以防止南洋联邦合众国的一家独大。

  茉莉芬事件表面上是印尼共和国内部gcd与右派势力的冲突,但黄历却看到了美国人的影子。在整个事件中,左派势力在印尼共和国遭到了沉重打击和无情清洗,沙利佛丁、慕棱、陈马六甲等印尼共领导人物被杀害,右翼势力登台。。.。

  更多到,地址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