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四章 证明角谷猜想!普利策:他不会来真的吧?_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问题,哪怕仔细做研究都大概率没有结果。

  但也有权威的数学家站出来表示,“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会去怀疑,在数学界来说,同样做基础研究,差距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

  这就是天赋的差距。

  国内好几所高校的学者们都对此进行讨论。

  一些数学老教授们却能够理解,为什么王浩能轻松完成数学界没有完成的证明,而其他人辛苦做研究也无法得到结果。

  这就是人和人的差距,数学界的差距就更大了。

  那些能在数学基础研究领域有成果的数学家,一定都会是那种极为拔尖,极为聪明的人。

  这种人是一般人理解不了的。

  比如,陶哲轩。

  陶哲轩的出名并不是因为获得了菲尔兹,甚至可以说,多数人都不知道他依靠什么领域的研究获得的菲尔兹。

  陶哲轩最出名的是他的‘神童履历’。

  他在年仅8岁的时候,就已经升入了中学,还在离家不远的弗林德斯大学学习数学和物理。

  年仅13岁就拿到了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这个记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

  他14岁进入弗林德斯大学数学系,并在16岁获得了荣誉理科学位,一年以后,就获得了硕士学位,并被阿迈瑞肯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攻读博士。

  这个履历摆出来,哪怕是其他的菲尔兹获奖者,也都会感到自惭形秽。

  听起来,十四岁上大学,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要考虑他是先拿到了一个国际奥林匹克金牌,创造了奥林匹克金牌的最低年龄记录。

  在拿到金牌前的两年,他分别获得了银牌和铜牌,换句话说,他从11岁开始就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并且能够获奖,而同龄的孩子小学都还没有毕业。

  另外一个例子是皮特-舒尔茨。

  舒尔茨上大学的时间要晚得多,但他只用一年的时间,就拿到了名校波恩大学的数学学位。

  国外名校都是宽进严出,每个学生想要毕业都不容易,皮特-舒尔茨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科目,并且数学专业课都获得了极为优秀的成绩。

  显然。

  这不是常人能够理解的。

  好多数学老教授都很清楚,数学基础研究领域,并不是通过努力就能够有成果的,天赋比努力重要的多,他们努力了一辈子,也只能做一些数学理论边角料的研究工作,而有些年轻人三十岁前,就能够凭借对某个领域的贡献获得菲尔兹奖。

  这怎么比?

  差距实在太大了,根本不是努力能够追上的,像是王浩这种数学天才,理解不了才是正常的。

  网络上的舆论热议,对王浩其实没什么影响,最多就是更多人谈论一下而已,而受到更大影响的是丁志强。

  丁志强出名了。

  有的视频后面,出现了一个被王浩看好的小胖子,王浩还拿出两本书给小胖子,很热

  请收藏:https://m.zhoudu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